赵贺新
(河南省遂平县第二高级中学,河南 遂平 463100)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最有效的手段,如何营建一个生动活泼,张弛有道,节奏紧凑,效果良好的课堂是所有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与人交流。
根据心理学研究,学生在课堂上得精力能够有效集中时间为三十分钟,课堂教学中必须依靠这段时间解决主要问题。《教学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它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首先在体制上,把全班同学按座位远近分成六组,每组大约十二人,按照数学成绩和个人意愿,选出一正二副组长,主要负责解答其他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带动全组同学,并沟通教师和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成绩的提高,副组长越来越多,需要帮助的学生越来越少,总体水平得到提高。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学生中竖立榜样,他们互帮互学,相互激励,使老师能随时了解情况,并减轻教师负担。这也要求教师更了解学生,和学生的沟通更多。
其次在具体教学中,每一节课一开始,先安排学生像学习语文课文那样,对教材内容分段,并归纳大意,然后自己解决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学生进行演板,教师观察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对于一些简单问题可安排学生上台讲解,这样对学生是个促进。事实上对于教材学生很容易读懂,只是长久以来学生形成了对于教学学习的心理障碍而已,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学生就有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方法了。例如在讲《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时,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学生和教师共同小结:
第一,抛物线的定义以及方程、图形、性质。
第二,通径定义
第三,抛物线几何性质的特点:一个顶点;一个焦点;一条准线;一条对称轴;无对称中心。
应用举例(均需要学生自己解决,并总结方法)
例1 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X轴,抛物线上的点M(-3,m)到焦点的距离等于5,求抛物线的方程和m值
∴y2=-8x
∴m=
本例小结:
第一,运用了抛物线的重要性质:抛物线上任一点到焦点的距离(即此点的焦半径)等于词典到准线的距离,可得焦半径公式:设P为抛物线上任一点,发是抛物线的焦点,则
这个性质在解决许多有关焦点的弦的问题中经常用到,因此必须熟练掌握。
第二,由焦半径不难得出焦点弦长公式:设AB是过抛物线焦点的一条弦(焦点弦),若则有特别地:当AB⊥ x轴,抛物线的通径=2p(详见课本习题)
全课小结:
一、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二、抛物线的应用。
通过该课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总结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了有效提高。
每章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该章内容小结。刚开始,学生可能不知从何下手,这要教师引导才行。例如讲完函数这一章后,要求学生总结如下。
(一)初等函数定义、图像及性质: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周期性等。
(二)复合函数:包括复合函数组成,关键是内函数函数值的双重意义,具体题型。
(三)抽象函数问题的处理方法:根据需要,全特殊值,构造出需要的等式或者数值。
(四)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思路:主辅元法,分离变量法,数形结合法。
(五)函数不等式的问题,利用函数单调性把函数符号去掉,对式子降级处理。
(六)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三者之间经常根据需要进行转换,因为三者本身密不可分。例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七)相关点问题。凡是对称平移伸缩旋转问题都是相关点问题。处理思路:找谁设谁,用所求表示已知,带入已知的关系式。
(八)对称和周期问题。弄清楚对象,和为定之对称差为定值周期。
(九)分段函数问题:分段函数分段解决。
(十)图像变换问题和恒过定点问题。
学生养成这一习惯后,不仅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思维水平,增强自学能力和学习信心而且还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使整个高中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