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晋
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些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环。我国从1995年开始就在文化产业的中布局,各省市在经济发展规划中,也将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作为拥有大量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贵州省,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注重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发扬优秀民族文化,围绕“多彩贵州”主题涌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其中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就以区域内惠水县的“好花红”为主题,确立了自己的文化品牌发展战略。
“好花红”源自黔南州惠水县好花红乡,得名于该地区广为传唱的民歌《好花红》。从最初的歌唱爱情的世俗化民歌,经改编加工后在原曲调的基础上,逐渐演变成一首歌颂民族团结的歌曲。黔南州于2014年11月即确立“好花红”为文化旅游品牌,2017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实施的《贵州省“十三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也将黔南州“好花红”文化品牌纳入到 发展规划中,如今的“好花红”不仅仅是布依族的文化象征,更代表了黔南州的地域文化。
依托政策扶持,黔南州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好花红”冠名的文艺活动和演出,经过媒体的持续曝光,“好花红”的知名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一项针对贵州省内在校大学生关于“好花红”品牌知名度的问卷调查显示,仍有超过半数的人表示没听说过该品牌。究其原因,是对品牌视觉形象塑造还存在定位模糊的问题,即提到“好花红”人们没有具体的概念。文化品牌的构建需要不断挖掘文化内涵,提炼独有的区域文化特质,并采用传播学和设计学相关技术手段,将其形象科学系统地视觉化呈现出来。目前的“好花红”文化品牌还停留在空有概念,却没有具体形象落地的阶段。所以对大众来说,一个本身定位就模糊且涵盖门类又比较庞杂的形象,是有认知难度的。
通常来看,文化品牌由物质特征和精神特征两个部分组成。物质特征由该品牌的具体产品(作品)作支撑;精神特征则更复杂,体现的是该品牌长期以来被受众广泛接受的文化观念。因此针对“好花红”文化品牌的视觉形象设计需要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分别进行把握,再通过综合分析,使用合适的视觉语言进行设计包装。
从物质特征上看,文化品牌多与其相关的物质基础紧密联系,“好花红”文化品牌发源于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目前囊括的产品(作品)有文艺演出、音像、白酒副食品。依托黔南州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资源,民间的芦笙、蜡染、吊脚楼、枫香染工艺等也是其独特的文化产品和符号。对于物质特征的视觉设计表现,比较具体而直接。首要任务是构建统一的视觉形象,并以此形成一套可被广泛应用在不同场合、不同媒介上的视觉识别系统。由于目前已有的文化产品中被人熟知的大部分是文艺演出和一些文旅周边,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已有文化产品,设计开发出能够体现“好花红”音乐属性的视觉符号,并通过优化设计去了解这些符号在其他产品上的表现,最终确定能够表现物质特征的形象设计。
针对精神特征的视觉形象设计则更为复杂。文化品牌的精神特征是根植在特定文化传统中,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最终形成了被受众广泛接受的文化观念,这些内容需要更深入地挖掘,更准确地把握目标文化对比其他文化的差异,根据已有的精神特征和希望构建的特征进行反复打磨。黔南州有丰富的布依族、苗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这些特质在与区域特有的人文自然相结合,产生出独有的形象,因此对“好花红”文化品牌的形象设计必须是能够体现出这些精神特质,同时又能够和谐运用到各种场景中。另外,对文化的挖掘其根本目标是继承和发扬,在构建精神特质的视觉形象时,要避免出现对品牌文化和自然生态的过度开发,保持对“好花红”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最后,要做好“好花红”文化品牌精神特征层面的视觉形象设计,就要保持品牌独有的精神特征和魅力,在维系好广泛认同的价值下,结合时代背景不断与时俱进。
文化品牌的创建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围绕其展开的视觉形象设计就是不可缺少的关键一步。只有找准了文化品牌形象定位,通过恰当的视觉手段将其内在可视化表达,才能让文化品牌得到有效传递的机会。作为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的“好花红”,在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前提下,更需要谨慎且全面的设计考量,设计出满足物质特征和精神特征的视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