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对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作用和方法

2020-12-07 18:25:43孙善杰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孙善杰

(昌吉学院,新疆 昌吉 831100)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做好高校思政教育能够有效推动大学生就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是当前备受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毕业生面对极大的就业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情况,需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这样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做好就业准备,帮助他们树立科学,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更好地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求。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实施扩招以来,我国高校的毕业生人数与日俱增。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但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层面。

高等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每年毕业生数量的激增,社会上所需要的人才岗位是有限的,这样就导致大学生毕业后无法顺利就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对自身缺乏清楚的认知,无法顺利地找到合适岗位,导致就业面临严重问题,个人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技能型服务型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但高校实际培养的人才和社会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无法顺利地从学校过渡到社会,导致无法顺利完成就业[1]。

随着社会发展多元化趋势的加剧,各行各业对职位,人才都有了高质量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要想有效地适应岗位,找到合适满意的工作,要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行为上约束自己,让自己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除了外界环境因素之外,和个人就业观念就业心态有密切的关系,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没有关注就业形势,导致自己在毕业就业时对自身存在期望过高,眼高手低,想要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公司、大城市去工作,不愿意到生产型企业、小的县城、乡镇工作,最终无法找到合适工作。还有就是学生就业道德上的缺失,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有的学生为了获取工作岗位,伪造各类证书,编造虚假材料,在与用人单位签约之后,发现不适合自己就随意的毁约。还有部分大学生心理脆弱,一些学生因为个人的学历,成绩和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导致他们不敢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不愿意主动得到社会寻求工作机会,过度依赖父母和家庭。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就业指导之间的联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早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意见中就指出,为了适应当前就业形势和毕业生就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在就业工作中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2]。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大学生就业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两者都有着共同的目标,高校思政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都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成长。除此之外,两者之间的教育队伍是相同的,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是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都是由辅导员担任着主要的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将高校思政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有机结合。两者在本质上也有联系,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思想教育也是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必要前提,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看待就业,培养良好的品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两者之间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高校的思政教育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政策法规宣传就业观念的指导,还是就业技巧培训,这些都离不开思政教育。

三、高校思政教育对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积极作用

(一)帮助学生养成职业规划意识

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更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能够让学生更清楚地把握党和国家对自己的要求和希望,了解自身成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白自身肩负的使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开展职业教育规划,才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自己,正确的看待求职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有积极的导向作用[3]。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品质

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提高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培养学生良好就业品质。在社会广泛存在的问题就是提及新一代的高校毕业生,大多数用人企业都认为这些学生不堪重任,无法满足岗位的需要,这与学生就业诚信的缺失有密切关系,很多学生为了获得满意岗位,在简历上造假、频繁跳槽、随意毁约等行为,这些不良行为造成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存在极大的不信任。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品质,让他们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社会,乐于奉献的品质,为后续毕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围绕着相关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在设置过程中,围绕着学生存在的这些职业道德层面问题进行有效归纳梳理,帮助学生从思想层面重视职业道德,在行为上爱岗敬业,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就业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推动大学生创新就业

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够有效地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国家也针对大学生创业开创了各种优惠政策,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体系还未完全建立。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不足10%,在一些发达国家大学生的创业率已经高达了30%左右。自主创业能够有效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因此高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地为学生创业提供基础。加强思想教育,让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将创业计划与社会的实际发展相联系,客观正确的处理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提高创业成功率,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对学生个人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高校思政教育对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法

(一)构建专业的工作团队,指导学生顺利就业

在高校党委等领导的重视下,加强高校专业化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队伍的建设。在这就业队伍中,秉承跨专业跨学科的特点,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在高校就业指导和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4]。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整体水平,需要提高专业化队伍的水平,重视对就业指导和思政教育建设,定期对该队伍进行相关培训工作,这样能够帮助高校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有效开展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队伍能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院校结合当前教育与就业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们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中面临的各种困难。要让学生也参与到专业化队伍的构建过程中,不断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和思政队伍建设,广开言路,听取学生的诸多意见,不断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诚信就业

在对高校毕业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多媒体平台围绕学生展开理论教学,再借助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环节,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不同职业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诚信就业。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法制教育与劳动纪律教育,给学生普及相关的劳动知识。让学生熟练意识到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相关内容,在毕业生知法守法爱岗敬业的同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帮助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5]。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如果仅针对理论教育,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而当前利用信息化的平台,围绕学生自身特点,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主动学习。社会实践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种形式,对促进作业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们借助社会实践能够了解自己的职业方向,掌握职业信息,为后续的就业创业提供保障。

(三)重视提升高校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者素质

高校的思政课教学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格外重视,高校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的具体成效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老师,知识的学习正所谓是老师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充当着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要引导者,对学生的就业创业进行指导。所以老师自身要有丰富知识储备,老师对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理解,对思想政治理论都熟悉掌握,对社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对学校都有责任感,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就业思想方法与思政教育理论传递给学生,老师们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来更好地教育学生,指导学生[6]。高校把思政教育融入到就业指导的各个环节,在高校内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帮助高校学生更好适应社会的需要。

结束语

总结全文,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职业规划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品质,帮助学生创新就业。结合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情况,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也可以推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