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旅游吸引力与贵州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

2020-12-07 18:25:43易大卫耿合仓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易大卫 耿合仓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贵州 贵阳 551400)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消费选择。旅游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中最强劲、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近年我国旅游经济总体上平稳运行,消费需求旺盛,投资持续增长,产业运行相对景气,发展方式加速转变。旅游的全域发展也随之提上日程,特别是对于旅游的全域布局和旅游的具体策略以及旅游吸引力的具体延伸是全域旅游的重要因素。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旅游吸引力,旅游吸引力是全域旅游布局的首要因素,也是核心因素。

一、旅游吸引力与贵州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现状调查

(一)开展实地调查

笔者从实地调查出发,在贵州土城古镇景区、时光贵州景区、遵义会议会址景区、海龙囤军事遗址、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威宁草海自然保护区、黄果树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西江千户苗寨9 个具有代表性的知名景区展开旅游吸引力与贵州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调查,发放游客感知问卷,采取记者采访、口头问卷等形式对旅游吸引力与贵州全域旅游进行实测。参与调查人数300 人,有效数据300 份。调查数据显示:在旅游吸引力方面,受贵州旅游品牌知名度影响的有20.1%,受贵州山地旅游知名度影响的有15.2%,受贵州少数民族风俗影响的有16.8%,受贵州交通基础设施影响的有20%,受贵州红色旅游资源影响的有17.5%,受贵州生态旅游资源影响的有14.3%,受贵州知名特产(茅台酒)影响的有12%。在贵州全域旅游方面,笔者分别走访荔波县财政局、平塘县农业农村局、遵义交通旅游投资集团、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4 家单位进行走访调查,参与调查人数100 人,78.94%的人认为贵州全域旅游尚未形成,15.6%的游客认为贵州旅游布局初步完成。80.24%的游客认为旅游吸引力与贵州全域旅游布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二)调查数据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旅游吸引力与贵州全域旅游息息相关;(2)旅游吸引力中贵州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依然是游客的关注内容;(3)贵州全域旅游布局尚未形成;(4)贵州全域旅游布局应当与旅游吸引力紧密结合从贵州旅游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形成全域旅游新布局。(5)推动旅游吸引力提升和推动与贵州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至关重要。

二、旅游吸引力与贵州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存在问题

(一)旅游吸引力不强

在贵州全域旅游发展中,发现旅游吸引力并不强,旅游特色产品并不鲜明,旅游主题不够透彻,旅游产品和设计的内容趋向同质化,旅游资源可替代性强,出现了旅游资源吸引力的不强,特别是与其他省市地区的旅游类型出现同质发展。比如贵州红色旅游资源就会与江西红色旅游、陕西红色旅游进行竞争;贵州生态旅游资源就会与山东生态旅游、江西生态旅游竞争;贵州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就会与云南少数民族风情旅游产生竞争;贵州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就会与陕西历史文化、北京历史文化产生竞争,旅游吸引力弱,出现旅游吸引力不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

(二)旅游融合度差

在目前贵州旅游发展中出现的就是贵州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园林旅游,科普旅游,历史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还未进行真正融合,在遵义会议会址景区调查时有游客反应,路线比较单一,品种不全,线路组合不全,旅游资源集聚性差,旅游融合度差,在旅游吸引力方面存在着两者融合度不高的现象。

(三)旅游资源可替代性

贵州旅游主要体现的就是在喀斯特地貌中所呈现出来的山地旅游全域发展,在旅游资源中,又要与各周边省市地区中的旅游省份进行结合竞争特别是云南的“七彩云南”,四川的“天府之国”,湖南的“名人圣地”,陕西的“红色圣地”浙江的“鱼米之乡”等地旅游竞争时就会出现可替代性,没有呈现出资源的单一性,独特性和核心性,容易被其他省市知名旅游资源进行替代,截取外地游客,导致旅游吸引力不强。

(四)游客需求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游客对于食、住、行、游、购、娱老六要素的需求,也对于商养学闲情奇新六要素要求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多,在要求方面,贵州旅游还跟不上游客需求和游客步伐,所以呈现出游客需求不能差异化满足和提供个性化服务,导致旅游吸引力下降。

(五)淡旺季节明显

在贵州省旅游发展中,旅游的淡旺季节明显,特别是受到国家政策和国家节假日放假的影响,特别是在贵州五一小长假、十一国庆长假时都会出现井喷式发展,在2020 年“五一小长假”旅游中,从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得出,从各省市旅游情况来看,贵州游客接待人数在2309.49 万人次以上,位居全国第二。会出现淡季和旺季的明显性变化,特别是在旅游游览中,经常会出现旺季人山人海,而淡季却门前冷落,经常出现淡旺季节的差异性变化和明显变化,导致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力不均,旅游集聚性不强,旅游服务满意度下降,旅游吸引力变弱。

(六)旅游开发局限

在旅游资源的挖掘中,品类少,种类不全,挖掘程度低,在旅游开发和产品设计中并没有完全透彻,在线路设计和旅游组成的过程中还缺乏深入了解,缺乏创意设计,缺少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所以导致旅游开发局有限,旅游全域尚未形成,旅游布局不科学,存在旅游集聚效应不明显,导致旅游吸引力与全域旅游融合度差。

三、旅游吸引力与贵州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提升策略

(一)提升旅游吸引力

旅游产品开发设计时应考虑多种要素,品类齐全,多深度,多本次,多环节开发旅游产品。在产品开发中既要想到线路设计,旅游规划和产品设计,更要想到,让产品特色鲜明,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在创意产品设计中,增设旅游产品体验性,互动性和活动性,促使提高旅游产品吸引力,在旅游要素中更要保持食住行游购和娱商养学闲情奇要素的结合。2020 年4 月15 日由贵州省旅游协会、携程集团共同主办的文化旅游产业复苏大会暨中国旅行者大会在贵阳召开。大会以“文旅复苏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对贵州文旅产业复苏趋势进行了探讨。现场还发布了100 条旅游精品线路,推出了“一码游贵州”全域智慧旅游平台和贵阳市景区线上预约旅游平台。

此次发布的100 条贵州旅游精品线路包括英雄足迹游、科普探秘游、健康养生游、动感减压游、寻味美食游、文化体验游、贵宝风物游、田园逍遥游、城市休闲游、乡愁静心游等十大主题,每个主题有10 条线路,深度整合了贵州全省各地旅游资源。以此来提升旅游吸引力,增强旅游吸引力的程度。

(二)增强旅游融合度

在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更要考虑到旅游产品的旅游融合度以及旅游吸引力与贵州全域旅游的融合度,要将贵州的红色旅游,科普旅游,文化旅游,历史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等多种旅游相互融合,相互结合,做到线路融合开发,做到产品融合开发,做到旅游吸引力与全域旅游布局融合推进,从而增强旅游融合度,提高旅游知名度。

(三)开发特色资源

考虑旅游产品特色,开发特色资源,以红色旅游为主体,以生态旅游为辅助,以历史文化旅游为帮衬,从而促进贵州民俗旅游的逐步推动,促使贵州成为山地旅游开发大省,促使贵州全域旅游逐步形成,再将旅游吸引力融入到全域旅游融合的布局当中去推动全域旅游的早日形成,形成专门核心科学的特色资源,避免可替代性出现,以贵阳为中心,西南线、西北线、北线、南线、东线出发包含了四个贵州5A 级旅游景区,还有贵州的大部分4A 级旅游景区,形成的旅游线路。

(四)满足服务需求

在旅游开发中要提高旅游服务人员意识,增强旅游服务人员技能,提高旅游人员服务素质,从而更多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满足游客的服务需求,通过智慧旅游,全域旅游以及交通旅游的融合程度,在游客需求中要做到尽量满足,提供差异化服务,个性化服务,让游客提高服务满意度,提升游客美感度,增强旅游目的地知名度,促进贵州旅游的整体形象提升。

(五)打造四季产业

贵州旅游应结合当下旅游实际,开发旅游资源,重新串联旅游线路,打造旅游四季产业,促使旅游产品形成四季产业链,避免出现淡旺季分差,引导游客错峰出行,加强旅游宣传,营造四季贵州,形成贵州旅游线路,比如:贵州春季旅游路线(贵州百里杜鹃作为典型代表)、贵州夏季旅游线路(南江峡谷、兴义万峰林、江河峡谷旅游为典型代表)、贵州秋季旅游线路(少数民族景区为典型代表)贵州冬季旅游线路(以身体太旅游线路为主要串联,以草海自然保护区为典型代表)。打造成为全年,全天候,全时节都可旅游的旅游大省。

(六)深度开发资源

在贵州旅游发展中,要深度开发旅游资源,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保障食住行游购娱,满足基本条件,同时还要拓宽发展思路,深度开发原有旅游产品,以体验参与为先,打造旅游产品精品,同时要更加吸引游客参与体验,并且做到拓宽发展思路,联合周边景区,形成景区集聚效应,共同发展拓宽旅游产品和旅游设计,逐步形成以旅游吸引力为核心打造的贵州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旅游吸引力与贵州全域旅游的概念认知,加强旅游吸引力调查因素和旅游吸引力模型架构,对旅游吸引力与贵州全域旅游如何融合发展进行了数据分析,调查汇总。发现了旅游吸引力与贵州全域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剖析以后提出相应对策加以提升。明确提出了在旅游吸引力与贵州全域旅游融合发展中,一定要提高旅游吸引力,增强旅游融合度,提升旅游资源独特性,避免可替代性,满足游客需求,形成四季产业链,深度开发旅游资源等多种方案。促使旅游吸引力更加提升,促使旅游吸引力与贵州全域旅游全面形成,逐步推动形成旅游核心吸引力,形成贵州全域旅游,助推全域旅游的早日形成,推动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