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问题思考

2020-12-07 18:25:43刘梓枢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刘梓枢

(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党校,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区域间人口流动加强,流动党员流动的数量逐渐增加,频率加快。对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如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等,这就需要我们结合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优势,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式探索。

一、当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难点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人员区域之间流动的加快,流动党员的数量随之变得越来越大,这一特殊群体越来越引起基层党组织的关注,对于基层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很大挑战,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很多基层党组织都在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新方法、新思路,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基于流动党员的居住地址、联系方式经常更换,组织起来存在困难等现实问题也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带来难度,仍然还存在教育管理上的一些难点问题,这也是我们党建工作要着力解决的方向和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基层党组织教育管理认识存在偏差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对于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上从思想上来看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可以比较松散,对于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深,还存在夸大教育管理难度,认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投入多,效果却不明显等错误观念,一些基层党务工作者对于此项工作的开展往往都是上级推一步、动一下,不推则不动的被动状态,缺乏对于流动党员工作的深入探索和方式方法的创新,对于管理程序不熟悉等问题。再加上一些流动党员思想认识薄弱,对于党组织深入开展各项工作非常不利。

(二)部分党员存在思想意识淡化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渗透进来,对于一些党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少部分党员思想意识缺乏坚定性,理想信念弱化现象出现,过分追求物质利益,产生思想上、道德上的滑坡。由于缺少理想信念的坚定支撑,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受到影响,无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的体现上不明显,同时,个别党员干部置人民群众的利益于不顾,脱离人民群众。还存部分党员干部放松自身学习,缺少对于党的最新理论和政策的深入研究,思想认识水平得不到提高,先锋、模范作用无法体现。

(三)教育内容方式不适应

当前流动党员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明显滞后当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流动党员由于分散广泛、流动频率加快,有些流动党员多年在外务工,见多识广,在安排教育内容和方式上要充分考虑这些制约因素。一些地方的流动党员的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党员教育方式上,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适应静态党员管理,而流动党员是动态的。教育内容方面流动党员在外务工,思想活跃,所以在开设内容的同时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考虑其实际需求,可以添加实用培训,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对于方式方法,要结合当前互联网科技的多样化等特点。

(四)流动党员组织活动难以开展

流动党员由于在外务工,传统的党支部活动往往是在工作时间内,而流动党员也是在工作,产生冲突,所以要求在工作时间参加组织活动很难实现,同时地域上分布广泛、之间缺少联系,所以流动党员很难及时参加党支部的组织活动,也就使得党组织在组织活动方面很难开展,党组织活动与工作生活冲突导致不能参加活动。流动党员多数为生活在外务工经商,自身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基层党组织需要考虑其现实情况,为其积极创建组织活动平台,调动党员积极性,发挥其作用。

二、运用互联网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特点分析

(一)互联网能够有效提升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可以为流动党员建立网络教育管理平台,通过这一载体的搭建,能够切实提升流动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丰富教育管理内容、简化管理程序,为流动党员服务。并且通过互联网的共享信息,利于各个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信息进行掌握跟踪,通过相关部门的互相配合,对流动党员的思想、学习等情况进行动态了解。以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对于流动党员坚持网上和网下相结合的教育管理方式,对于党员信息不断进行完善。在原有传统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的经验指导下,不断完善流动党员网络服务平台,让基层党组织和流动党员联系更紧密、达到及时对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局限和难点提供有利载体,使流动党员自身的党员意识增强,对于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二)互联网能够使流动党员教育培训丰富多样化

在教育过程中如何使内容丰富、全面,如何让时间、空间不在局限,互联网可以有效解决,通过网络开设灵活多样的学习模式,不仅能够通过网络提供的平台进行流动党员需求学习教育,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可以让流动党员随时随地进行比较全面的学习,对于流动党员积极性的提高具有推动作用。无论流动党员走到哪里,都能够及时了解、领会党的新政策、新要求,从而实现流动党员学习成果全面提升、宗旨意识全面增强的目的。

(三)运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教育更广泛

通过互联网对信息进行搜集管理,对流动党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布和宣传,能够有效把基层党建教育管理工作融入网络技术,最大化地享有信息资源,无论是教育学习还是政策咨询服务,通过技术平台让党组织和流动党员联系加强。而且宣传方式手段多样丰富,多角度多方式呈现在广大流动党员面前,鲜活多样的信息宣传更能使忙于务工生活的流动党员接受和理解,使得党员教育学习覆盖面更广泛,效果更明显,在党建教育管理的空间上得到延伸。

三、运用互联网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措施

(一)不断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平台建设

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已经建立的全国党务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开拓新的智慧党建信息平台,通过不断完善电子档案,做到信息的及时更新,努力实现流动党员信息在各个地区基层党组织的信息共享,通过系统管理建设,党员可以随时登录、查询、缴费、申请关系转接等办理,同时不断调整,在内容和方式上更符合流动党员的实际和需求,开发实用、好用的平台功能,促进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能够及时保持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联系,对于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起到促进作用。

(二)加强流动党员网络教育平台建设

完善党员教育资源库、党性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好如“学习强国”、“龙江先锋网”和各地市县区的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可结合本地资源优势、需求特点设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专栏,为党员提供及时、丰富的在线学习服务,有利的解决了教育方式单一枯燥等问题,同时,也能为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管理、学习记录和考核等提供依据。积极推动“党建+互联网”模式,通过“学习教育平台、微信、QQ”等方式,建立公众号和支部学习交流群,及时把党的最新政策、动态、党务知识、时政法规等推送到公众号供广大党员学习,可以利用微信、QQ 进行在线学习、开展活动。通过不同党组织分享党建活动和心得体会促进相互交流、借鉴经验的目的,促进了党务工作之间的交流。

(三)加强运用互联网管理和服务的管理理念

基层党组织要改变以往的只要求党员做,而忽视了能为党员做哪些的思想观念,服务型党组织是党建工作的一个基本目标,在互联网时代,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强化服务理念,扩大流动党员服务覆盖范围。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为流动党员服务,如通过微信、QQ 群等方式向党员推送语音信息、视频、图片、文字等服务信息和政策精神及时发送到群里,搜集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难题和问题,努力为其协调,通过网络办理转接手续等便民服务,让流动党员少跑路,多办事,切切实实通过网络为流动党员提供高质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