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四展
(福建省南安市罗东中学,福建 南安 362324)
在课程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新课改倡导,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挖掘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以此为导向,为教学的开展指明方向等,将眼光尽量的放置的长远一些,为学生的全面及综合发展助力。所以,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也应该不断的加深认知,以此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课程实践当中得到更多。
在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当中,所谓的核心素养通常就是指,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形成的、满足于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是学生在学习当中不可或缺的。而在化学学科当中,基于实际的教学内容,主要可以将核心素养进行五个维度的划分,分别是微观探析及宏观辨识、平衡思想和变化理想、模型认知及证据推理、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和科学精神等,这是新课改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的方向,也是教师应该结合实际内容进行有选择的培养等,使得核心素养的导向性得到更好地展现。
针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来说,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是非常明确的[1]。而新课改在此方面也强调,任何一门学科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都应该回归于实际生活,尽量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为学生进行情境的创设,这样就能不断的拉近学生和实际生活间的距离,让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得到显著性的增强。所以,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初中教师在化学教学的实际开展中,首先就应该将现实生活中的因素引入进来,借助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微观探析和宏观辨识进行不断的引导和培育,使得理想的教育成效得到不断的实践。
例如,在讲解“金属及金属材料”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和实际生活的拉近,借助实际生活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样能使得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等,使得理想的教育成效得到展现。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起导入环节,来为学生进行生活情境的引入:“在现在的小市场当中,很多人都会对一些假首饰进行贩卖,假如你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应该怎样进行辨别呢?”引发学生的探讨,使得学生对一些方法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的探讨,让学生按照所学知识对物质进行判断和分析,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锻炼微观探析和宏观辨识的能力,将核心素养的导向性展现出来。
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实验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是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帮助和知识的[2]。针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来说,本身的抽象性是非常强的。在以往的实践教学当中,假如教师一味的进行板书和语言的讲解,就会使得学生无法获取到感性认知,对教学的开展非常不利。所以,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也应该改善原本的教学情况,使得实践操作得到加强,使得学生的意识得到创新。
例如,在开展“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这一实验的过程中,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是会有氢氧化铜不断生成,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往往会产生一定的错误认知,认为氢氧化铜就是两者之间的反应。但是,在真实的实验当中,会因为反应量的不同,产生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课程实践的开展当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预留适当空间,让学生不断地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发现更多,使得其的创新意识得到加强。
化学学科和实际生活间的关联性是非常大的[3]。在化学学科的学习当中,学生最终的学习目的就是要借助知识来对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所以,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在课程中不断的进行社会实践,借助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的社会责任得到生成,使得核心素养的导向性得到展现。
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这一物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当中大家密切关注的问题——“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全球变暖”,让学生探讨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使得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不断的增强,能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使得核心素养的导向性得到展现。
在课程教学中,一些典型问题对于学生学习有着非常关键的驱动性。所以,初三教师在化学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也应该不断地展现问题所具有的价值,实现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等,促使学生的意识得到生成,使得良好的成效得到展现。
例如,在开展“焰色反应”这一实验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进行问题的设置,除了无锈铁丝和铂丝之外,可以借助其他一些金属丝进行替换吗?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导向下不断的分析和探究,使得学生在化学知识的掌握中更加具有探究性,让良好的教育效果得到实践。
结论:总之,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词汇,对于教学的开展有着非常关键的导向作用,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的。所以,在课程实践的开展当中,教师也应该基于实际生活、加强实践操作、注重社会实践、创设问题情境等,使得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为学生本身的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