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问题与展望

2020-12-07 18:25:43杨留艳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杨留艳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结合民政部有关资料和数据显示:预计2020 年,我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会达到2.4 亿,2025 年将会超出3 亿,每年国内都有30%的人口步入老龄化行列,所以养老服务随老龄化的不断深入,也成为了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有关文件指出:要加强推进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的结合,探寻养老部门和医疗部门的合作模式。医养结合特指结合医疗和养老,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医养结合部门是尽可能让老年人在同一个部门下得到较好的生活照料、临终关怀和疾病治疗等等。通过实证研究可以证实:医养结合不但可以降低老年人慢性病再住院率,节省医疗资源,同时也能提高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增强老年人的安全感。如今在国内,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依旧处于探究阶段,还存在较多问题,本文试图分析其发展现状,找寻不足,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如今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有以下三种,第一,整合照料模式,即由单一机构同时提供医疗和养老双重服务,如青杠老年养护中心,是国家首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的大型公立医院举办的医养结合养护中心,包含护理院,学术交流中心,康复医院等等,此机构利用康复,护理,医疗等优势合理配置了医疗资源,充分融合了护理,康复,培训以及养老与医疗,对当前养老机构在医疗服务上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第二,联合运营模式,特指一个或多个养老部门和医疗部门,通过签订协议,构筑双向转诊体系,医疗服务由医疗部门来提供,后续康复和护理照护工作由养老部门来负责,此种运营模式以河南老年医养协作联盟中心为代表,其属于养老和医疗机构合作的典型代表,郑州第九人民医院和多个养老部门已展开了医养合作,医院负责治疗和接诊服务,并且会在患者出院之后定期来养老部门来回访。第三,支撑辐射模式,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就近的医疗部门展开合作关系,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医疗和养老服务,也被称作输出模式,第一种是政府主办,另一种是社会主办。

二、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配套政策不够完善

对于政府和有关部门来说,在老龄化逐步发展的现今,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所以应当将目光放在解决老年人口健康医疗问题上,因此,做好医养融合,构筑新型养老模式刻不容缓。但国内针对医养结合养老部门,不论是法律关系,收费标准还是设施标准等方面都没有做出详细界定。再加上医疗部门归属于卫生部门来管理,而养老部门归属于民政部门来管理,所以医养结合养老部门受到较多个政府部门的管理,比如医保,民政和卫生部门,现有扶持政策面对这种多头管理的现状之下落实较难。与此同时,养老部门具有较低的医保覆盖率,很多都未融入到医保报销的范围之内,很多老年人也表示:在养老部门花销,无法正常按照医保来结算,也增加了机构的养老成本。

(二)养老服务不够成熟

首先,医疗部门缺少老年专科,如今国内医疗部门依旧以疾病分科为主,很少有专门设立老年专科的医院,也让老年人无法第一时间得到精准的救治。在之后针对老年疾病应该设立老年专科并发展人才队伍,在满足老年就诊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医疗部门资源的浪费。

其次,养老部门缺少医疗服务,如今我国养老部门以基础生活照料服务为主,还缺少对应的医疗服务,甚至部分养老部门并没有和其他医疗机构展开合作关系,也没有设置医务室。结合相关数据显示:国内人均养老床位拥有率不仅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同时也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之后应予以完善。

除此之外,国内养老部门在和其他医疗机构衔接上存在问题。医疗部门和养老部门在国内处于相互独立的情形之下,也让老年患者在面临生活自理和健康问题时无法得到第一时间的救治。很多老年人家属都表示:经常在家庭,养老部门和医疗部门之间往返,不但降低了养老服务能力质量,也让资源无法第一时间得到共享。

(三)医养结合服务供需不平衡

首先,缺少合格的全科医生队伍,我国自2009 年医改以来,推出了较多关于卫生服务改革的政策文件,但招收的全科医生专业技术水准和群众需求依旧落差较大,患者对社区全科医生,双向转诊机制提供的服务不信任,导致社区健康管理工作收获效果微乎其微。

其次,缺少专业的护理人员,目前护理质量低下,如今国内养老部门紧缺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流失率随年递增。一些入住养老部门的半失能老年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对护理工作需求较大,结合数据显示:养老部门护理人员需要照顾6 到8个老年人,再加上这些半失能或失能的老年人身体情况较差,经常会发生突发事故,也让护理人员承担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护理人员薪酬不高,且社会对护理工作认可度较低,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流失率。除此之外,一些养老服务部门招收的护理人员门槛不高,只需提前培训几个月就可上岗,导致招收的部分护理人员无法满足失能老年人护理需求。

最后,基础设施构筑不完善。结合有关数据调查显示:很多养老部门在国内建设时间较早,很多设施不够完善,导致老年人居住环境不佳。甚至部分养老部门还缺少电梯,娱乐中心,康复中心等,再加上内部缺少意见反馈和服务满意度测评体系,一些老年人对内提供的意见都没有得到反馈。

三、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措施

(一)实施多种模式并举,来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求

我国养老医疗体系尚处于前期发展阶段,很多老年人提出的个性化养老标准无法得到解决,所以有必要实施多种模式并举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建议医院内可以设置养老机构此类模式,适合身体状态差,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养老部门内设医务室此种模式,提供照料老年生活服务,比较适合身体状态良好且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养老部门和医疗部门实施合作模式,医院定期派遣有关专家到医院随诊,二者构筑对应的双向转诊体系。此类机构适合身体健康状态较佳的老年人。

(二)政府主导,强化支持保障力度

政府针对多头管理等问题,要将自身主导作用发挥出来,做好协调管理,明确医养结合机构具有的定位,做好资源整合,并构筑健全的双向转诊体系。除此之外,也要强化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保障力度,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强化财政投放力度,第二,强化税费政策优惠力度,并对民间资本加以鼓励,让他们建设医养结合养老部门,同时强化对民营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并给予一定的土地和房屋优惠,并将医养结合融入到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之内。

(三)拓宽筹资渠道,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

建议可以构筑多样化的投入机制,政府吸引鼓励民间资本加入到医养结合行业,并鼓励个人或企业成立管理非营利基金会来资助公益项目。同时,也可以引导企事业单位,个人来对医养结合行业慈善捐赠,政府也应为医养结合养老部门找寻投资人。

(四)做好专业人才的培育管理

前文分析不难发现:我国医养服务人才专业水准不高,所以在之后有必要壮实人才队伍,建议可以通过岗前培训,笔试考试等方式来适当提高服务人员的门槛,同时,在各大学也可以开设养老护理,老年保健等专业,通过在职培训,院校培养等方式,为医养结合提供高素质人才。

(五)完善基础设施

建议在相关政策引导下,第一,做好机构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环境,引进需要的医疗设备。第二,构筑娱乐场所,为老年人提供温馨的活动空间,促进医养结合养老部门的有效发展。

结论

总的来说,医养结合需要养老部门和医疗部门共同联合,也需要得到政府政策的有效扶持,这样才会推进我国医养结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