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正辉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改变的是教育的方式。受到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背景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实现了优化升级,多媒体等数字媒体、网络技术以及数字信息等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之中,体现了我国教育的数字化发展的趋势。高等学校教育持续倡导改革,为课程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公共艺术课程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课程,但相比于其他课程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发展进程,它的发展与现代化的教育之间仍旧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要加强对数字化背景下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促进高等学校公共艺术的发展。
将公共艺术和数字化背景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的一些优势:首先,数字化的背景为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丰富教学资源,使公共艺术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例如,教师和同学可以获得各类的图片、音频、视频和图像资料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数字化的信息平台上,能够获得大量的教学资源。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的信息化,让教学和学习过程更为丰富。其次,数字化背景为教学提供了信息化的手段,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灵活性。依托于数字媒体,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多元化和灵活性的交流。学生可以自主在网络上获取课堂中的知识和素材,培养其独立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培养其审美的能力和思维。学生还能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选择能够激发自己潜能的学习内容,并根据网络上提供的信息做好计划和安排,激发学生的创作力,增强他们对自身的控制感。再次,数字化背景下的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不受限制的时空空间。教师和老师可以通过校园网站、三微(微信、微博和微视)一端(移动客户端)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的交流,让师生能够共同鉴赏和分析作品的艺术性。这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说教形式,让教师能够充分地发挥引导作用,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
在很多高校中,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课程的内容和资源大多数来自于教材当中。对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开发和应用不足,仅有的应用是将艺术图片和艺术音频插入教学PPT 中。这样的教学形式不能够激发学生对公共艺术的兴趣,更不能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具备高创造力的学生。此外,由于公共艺术教学的教师不能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没有从整体上考虑到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无法实现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数字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已然生活在了一个数字化的学习生活场景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一些高校中,虽然已经利用网络设备开展教学工作,但因为设备较为落后,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很单一,数字化背景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也就无法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网络的便利性又给学生提供了接触最新艺术、了解前沿趋势的手段和平台,使学生能够很快搜集到最新的信息。与学生课堂上相对落后的艺术资源和材料相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让学生失去学习热情。甚至一些较为刻板的老师,他们始终秉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尝试新的知识和技术,他们对待学识的态度也不为学生所喜爱。高校要始终秉着改革的态度,改进公共艺术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公共艺术课程的支持。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来传授课程,提高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也要适应数字化的背景和平台,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教学模式的改进,增进教学与数字化的互动,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充分利用数字化的背景为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提供支持。
在不少高校,仍旧有一部分教师坚持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新兴的教学模式持排斥的态度,使得在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的信息化、数字化理念难以得到普及。这让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总是以单独的教育资源作为依靠,无法利用和开拓更前沿的资源。一些高校的领导者也没有完全重视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使得公共艺术课程存在一定的落后性。改善这一特性,要从高校的领导者做起,在教育教学中多次强调对新技术、新平台的应用,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勤于使用信息化的手段。此外,高校还要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对现有的机制进行完善,用合理的奖励和恰当的惩罚调动教师对数字化平台和技术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为学生打造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与此同时,高校的领导者要努力走好信息技术部门、网络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沟通工作,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数字化意识和水平。作为教学的主要力量,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师应当积极拥抱数字化教学的理念,不断利用新技术开拓教学视野,利用好互联网平台上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校园网络平台是高校学生开展网络教学的重要场地。高校要加强建设校园网络平台上对公共艺术课程的构建,做到能够对各类艺术进行共享。如能够实时获得丰富多彩的艺术图片和文化视频等,并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使学生能够快速获得丰富的资源。举例来说,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师可以在校园的公共艺术教学系统中下载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它们应用于教学的教案之中,通过整理分析,让学生获得别开生面的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享受。学生也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对网站进行快速地浏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建立标签,实时推荐相关的内容,减少学生搜索的时间,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针对学生开展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教学工作。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加强沟通,推动创新,构建学生自主创新的交流平台,打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开辟学生展示才艺的版块,把学生对艺术的创作热情,转换成一首首歌曲、一个个有趣的视频等。
多媒体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开展日常教学的基础工具之一。要利用数字化背景提高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模式、结构和评估改革。例如,在教学中,要及时将最新的音乐资讯和影像资料下载下来,应用于高校的教学之中,增加公共艺术课程的趣味性与活跃性。让学生能够始终保持着对课程的兴趣。利用数字化媒体增加课堂的互动教学,发挥出教学的效果。高校要为公共艺术课程在数字化背景下进行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首先,针对数字化教学备课时间相对较长的特点,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实现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共享,教学模式的共享,信息技术应用的共享,使不能熟练掌握数字化教学的教师能够获得相应的资源和信息。其次,开展数字化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学校要加大资金的投入进行设备的更新和优化。再次,对于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结构而言,要不断推进教师进行深造和学习。最后,要利用数字化的背景和平台,推动学生的全过程评估建设,例如让学生开展网上自学,在网上传播作品,利用互联网创作作品等。此外,如果学校的条件允许,要对开展公共艺术教学的工作队伍进行优化,以艺术专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划分,避免陷入机械化、标准化的教学模式,依托数字化背景提高课程的共享性和交互性。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数字化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高校要充分利用数字化的背景开展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数字化教学的理念,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公共艺术教学的质量,为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