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分析

2020-12-07 18:25:43徐海燕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徐海燕

(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音乐是一种广为流传的文化活动和艺术形式,是用来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庄重肃穆的音乐使人沉稳如山,舒缓悠扬的曲调则可以使人放松身心,不同种类的音乐向人们传递着不同的情感,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所传递的感情,就要求演奏者和听众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若是想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那么一定绕不开的一项训练就是视唱练耳了。

一、视唱练耳与音乐鉴赏的关系

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必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培养音乐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国内,各大音乐专业院校一般都会将视唱练耳的成绩列入考核范围之内,而在国外,一些学校则会将视唱练耳考核放在毕业考核中,并且难度不算小,如果视唱练耳成绩不通过,那么即使通过了其他考核,也不可能顺利毕业,也要面临着延迟毕业的风险。因此,凡是想要学习声乐或是从事相关行业的人都必须要掌握这门课程。从表面上看,视唱练耳就是指关于看谱即唱和听觉方面的训练,但是我们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其实视唱练耳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包括视唱和听音两部分,具体又可以细分为视唱、音程、和弦、节拍、节奏、旋律等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训练,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所以,视唱练耳与音乐鉴赏能力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视唱练耳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基础

在视唱练耳中,听觉训练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而绝对听觉则是重中之重,绝对听觉是相对听觉的对称,是指在没有任何辅助的情况下,能够仅凭主观就确定各音的准确音高。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些人认为,绝对听觉是与生俱来的、无法后天获得的,其实不然,相关实验结果证明,绝对听觉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并且如果能够从儿童时期就开始进行这种训练,效果就会更加显著。通过视唱练耳训练,可以提高绝对听觉能力,也算是解决了学习音乐的一大难题。

而且正是由于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所以视唱练耳训练的最终效果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专业上其他能力的发展,若是训练得当,那么在面对一些基本的音乐问题时就不会感到困惑了,此外,音乐鉴赏的本意是对音乐作品进行鉴别、欣赏,在进行鉴赏之前,学生一定要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视唱练耳正是通过训练,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理解、记忆乐理知识,从而在进行音乐鉴赏时,有能力分辨出音乐作品中使用的不同旋律、音调、和弦,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行视唱练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视唱练耳训练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基础。

(二)音乐鉴赏能力是视唱练耳训练的目的

众所周知,学习音乐最离不开的一门训练就是视唱练耳,视唱练耳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节奏感和音准感,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音乐元素,从而能够熟练地识谱,将这种技能应用于音乐实践活动中去,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在视唱练耳训练过程中,学生一定要具备一定的音乐敏感度,要对音乐元素进行直接感知,并且学会对作品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感受,对音乐作品深入理解,系统地进行表达,在感知、聆听、表达的过程中锻炼自己,从而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因此,音乐鉴赏能力是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的目的。

二、如何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是对音乐作品进行鉴别和欣赏,是一门“听”的艺术,但是这种听却不是简单地听,要在听的过程中,去贴近作品,感悟作品所运用的音乐元素,聆听音乐旋律,让感官得到愉悦,让精神得到升华,在感性与理性的互相交融中去真正地“听”音乐。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不能只是将关注点放在旋律是否动听这一表面上,而应该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度理性分析,从音乐的内涵、创作结构入手,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真正地听懂音乐。

视唱练耳主要就是通过对听觉进行训练,让学生反复倾听不同的音乐作品,再对不同作品的音高、音色、音强进行辨析,分析作品的和声、旋律,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为学生积累音乐知识,从而提高音乐素养,提高对于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但是究竟如何通过视唱练耳来培养、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呢?接下来就来列举几个在视唱练耳过程中利于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方法:

(一)多倾听

视唱练耳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听觉的训练,听觉训练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最基本的一种手段。首先可以选取不同风格的世界名曲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进行真实作品的比对中发现音乐风格的多样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不同学生的音乐水平的高低,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训练曲目。其次通过观察学生对于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感悟,观察学生本身所具有的音乐敏感度,了解自身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再结合相应的视唱练耳训练,培养个人的音乐想象力、音乐记忆力、音乐创新力,以培养后天的感知能力,弥补自己不足,通过训练,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二)多记忆

记忆是人脑通过对经历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它是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能够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象,把无序的事物变得有序,主要包括“记”和“忆”两个过程,而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长短,则可以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类。记忆这一过程主要就是体现在人们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学习的一部分,自然也离不开记忆,少不了要进行记忆训练。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视唱练耳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视唱,也就是看谱演奏,但是如果连曲谱都看不明白,又要怎么表演呢?所以,在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时,要把最基本的乐理知识掌握好,这也正是“记忆”过程中“记”的部分,只有对基本的乐理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对乐理内容加以保持、强化,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才能够为音乐表演和音乐鉴赏打下基础,避免出现“记不住”“看了后面忘了前面”的现象。其次,借助听觉训练的成果,在识谱的过程中,就可以自然地联想到与这类曲谱相似的曲目,发挥“记忆”过程中“忆”的作用,提取出在脑海里曾经存储的记忆,将过去学习的知识以不同的形式再现出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具体分析所识曲谱,自然地融入对曲谱的理解与感悟,帮助记忆,这样在进行音乐鉴赏时,才不会觉得毫无头绪。

前面也已经提到,可以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三类,而视唱练耳训练正是以短时记忆为中心点,通过来来回回地强调、复述、练习来训练学生、培养学生的长时记忆,通过对音乐活动的多次重复,积累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认识,帮助他们深入了解音乐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多练习

视唱练耳要求学生自己进行“真刀真枪”的实练,不是只会一些理论知识就足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不是在只会一些书面知识后就能有所提升的。因此,为了培养、提升音乐鉴赏能力,要结合所学到的乐理知识进行练习,在自己的练习过程中寻找不足。

学生可以试着演奏不同的乐器,熟悉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积累音乐经验,通过在演奏过程中辨别不同乐器的细微差别,锻炼自身的辨音能力。此外学生还可以试着自己发声,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风格,试着进行不同声部的演唱,再结合对于世界名曲的学习,试着了解作家如此创作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作品,为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增添助力。

三、结语

音乐是用来传递情感、愉悦身心的,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音乐素养是无法体会到音乐之美的,这就要求听众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求自然就会更高,于是就要借助视唱练耳来丰富学生的音乐经验,在视唱练耳的过程中,通过对视唱和听音的训练,熟悉基本的乐理知识,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与创作结构,在积累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并提高个人的音乐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