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丹 张桂连 李文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提供了创办成功企业所应具备的动力、知识和技能。然而,各国创业教育的程度却因独特的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例如,美国的高中生已经非常了解创业的相关知识;日本东京市政府正式宣布对高中生开展创业教育。韩国绝大多数高校只将创业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只有少数高校将创业教育与商业领域相结合。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从美国引入创业教育这个概念之后,许多国家相继将创造就业机会作为新经济战略的一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亦开始在大学校园普及创业教育,近几年又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概念,作者所在的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三年制的专科学校,从大一到大三,每个学生每一年都会接触创业或就业类的课程,大一通常接触的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二则开设《创业基础》,有的系部学生开设是学校与人社部门对接的是《SYB 创业培训》或《GYB 企业想法培训》以及创业模拟实训等。学生在校期间还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创业大赛。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增加,政府一直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发挥领导作用。
本文回顾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脉络并对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方式的探索,以学生为本位分析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并对进一步发展高校的创业教育提出建议。
在美国,创业教育泛指培养个体促进公司利润增长的技能;在欧洲,创业教育通常指针对小型企业管理技能的培训计划,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创业能力和思维方式,为自身未来创业提供知识和能力储备。
而我国,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面对充满挑战的就业前景时,提高他们的创业意识,通过传授创业知识提高他门的创业技能和能力,以抵御可能产生的创业风险。
由此可见,中外发展创业教育的初衷就是不同的。
我国大力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是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大学扩招,从2000 年初-2010 年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从82%下降到72%,从2019 年开始,研究生教育同样扩招,大量毕业生在艰难的就业市场中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所以促进大学生创业会被视为一种可能缓解就业压力的方案。
从外部看,2003 年《中小型企业促进法》发布之后,小型企业发展迅猛,占据企业整体的大部分,而且在相同投资水平下,小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是大企业的四倍。在国际上,其他国家创业教育的发展为中国大学提供了灵感,2011 年,政府发布了“通过创业促进就业”的政策,从此各大学开始开设创业课程、开展创业比赛或活动。
虽然中国创业教育的历史较短,但是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教育理念还是取得了巨大进步,在教学开展中演化出三种教学模式:
仅利用课堂教学来提供创业教育。例如,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017 年9 月之前开设的《创业基础》课程,总学时64 节,周学时4 节,全程都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或实训的机会几乎为零;
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创业咨询室、成立创业类型的师生社团、打造学生创业工坊等方法增强学生创业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在2017 年5 月本校创新创业学院成立之后,逐渐完善了项目孵化室、成立创青春创业社团,组织学生打造校内“咖啡吧”,还定期邀请淮安市本地企业家来校做创业沙龙,加大学生在与创业相关活动中的参与性,提高他们对创业的兴趣和驱动力。
即创业实训和理论结合相结合,在课程体系中同时体现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一方面,将创新教育视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将创业教育纳入学生选择的学习领域。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创业模拟实训对战平台中形成团队,积极竞争,为平台上的虚拟企业提供财务咨询。例如: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与华普亿方公司合作,打造了专门的网上实训模拟平台,在完成理论教学工作量后,学生以30 人为一个团队进入模拟平台,建立企业并且通过“十步走”计算出各自企业的销售量、销售收入以及利润额,切实有效地了解企业创业的流程并从中获利。
笔者是该校创新创业学院的专任教师,是《创业基础》的课程负责人。我校的创业教育可追溯到2005 年,根据当时的政策,该课程应设置为必修课,但由于该课程刚起步,还没得到国家的足够重视,所以创业课程以及实训在起初的九年发展缓慢,直到2014 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口号,本校才开始重视这门课的设置与创新,标志性事件是2017 年5 月4 日,淮安创业大学在我校成立,正式形成了学校、企业、人社部门三方共建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局面,目前淮安创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都归口于本校创新创业学院,作为独立的教学部门,我们将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基础,创业意识、能力等作为课程主要内容,每年年中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作为媒介,结合学生创业社团这个平台,促进学生课外创业活动的开展。
我校的创业教育侧重于发展学生创业所需的管理知识,大体包括创业意愿、企业素质、市场营销、企业人员与组成、劳动法和合同法、财务管理等,这些内容旨在将理论知识与创业现实相联系,学生可以获得创业所需的知识和必要技能。而创业模拟实训则是促使学生迅速进入创业者“角色”,发现问题后学会解决问题,多练多改,保持“虚拟”企业利润最大化。
创业大赛一直亦是我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超过一半的学生直接或间接参加了每年学校的比赛,而这个比赛的初衷是使各专业学生能够将自己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可是我们学校主要院系均属于文科,所以每年的参赛项目偏向于“创意”,且项目质量参差不齐,基于现状,我们逐渐淡化创业大赛的竞争性,号召各二级院系更多的学生来参与,并在参与的过程中思考创业者应具备的技能,以及如何风险预测以确保创立的新企业能长期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针对创业教育的有效性,我们于2020 年9 月对在校各专业的共计3500 名大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统计,我们发现近百分之三十的学生是有创业意愿的,且法律、金融、粮食工程等专业的创业意愿更明显;在课程设置的需求方面,学生普遍对积累人脉的技巧和市场营销等实用类的知识更感兴趣;在创业领域的选择方面,他们更活跃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对基础农业毫无兴趣;对创业教育的评价方面,只有22%的人对学校的创业教育满意,更多的学生是对这门课无感。
基于以上数据,笔者认为,创业教育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早已经成为成熟的研究领域,它们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有专门的创业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设计了创业各个方面的课程,而我国的创业教育仍然算是新兴领域,只能提供个别的课程,无法主修。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资金均来源于成功的企业,而我国创业教育的资金主要由政府提供,缺乏资金支持是发展创业教育的主要障碍。发达国家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来自知名企业,理论和实战能力均很强,而我国高校对从事创业教育的老师专业没有要求,很多都是只经过培训,没有系统学过企业管理、经济管理、法律等知识,所以人才的专业化程度也是创业教育的大问题。
基于此,笔者结合高校实际环境以及提高有效性的需求,提出以下对策:
可以聘任企业的管理人员为兼职讲师或教授,因为他们的实战能力强;可以定期邀请社区工作人员作讲座,向学生传授人际交往的技巧。
目前创业教育师资认证均有人社部门负责,很多教师通过认证后,就止步于现实,再也没有资源系统提升自己,所以师资培训要有持续性和竞争性,要淘汰满足现状不求上进的教师以及知识和技能不够全面的教师,以提高他们对课程教育的重视程度。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资金均来源于政府与学校,政府只拨款但是对款项的具体使用情况欠缺了解和追踪,有质量地投入会提高创业教育资金的实效性,而学校对教师过程的监督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兴趣,从而提升这门课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