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理想国》中理想城邦的建构

2020-12-07 18:25:43乔安琪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乔安琪

(四川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一、城邦建立的基本原则

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希腊城邦发生危机,各个城邦之间互相的敌视、不和以及仇恨,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面临着危险,柏拉图之所以撰写《理想国》这部作品,是因为他想通过建立一个理想的城邦,来解决希腊城邦危机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柏拉图对理想城邦的建构占据了《理想国》的第2 卷的一部分、第3 卷的全部以及第4 卷的一部分,这足可以看出柏拉图对理想城邦的建构的重视程度。

关于城邦的发生,苏格拉底认为其基于两个事实:首先,苏格拉底认为,没有人是自我完备且自我满足的,这也就决定了每个人都注定欠缺许多生存所必需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其所必须满足的;其次,他认为每个人的众多需求都有赖于个人的工作,需要通过工作来使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基于上述两点原因,人们才会选择聚群居住、相互合作、相互帮助,这样也就构成了城邦。而这个理论与格劳孔的社会契约原则却有很大不同。在格劳孔看来,城邦的产生是因为居民害怕遭受不正义的待遇,因而达成契约,这也就进而产生城邦。柏拉图认为,人们的自然本性不是相互侵犯的,而是通过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彼此满足彼此的需要,所以要聚居在一起,进而建立起城邦。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城邦起源的观点,一个认为是通过契约从而建立起来城邦,一个认为是通过不断发展从而建立起来城邦,后来的大思想家霍布斯、洛克等继承的就是格劳孔的这种契约论,而亚里士多德则继承了柏拉图的观点。

在柏拉图看来,城邦的建立需要有一个基本的原则,这个原则在《理想国》中的370a 和374b-c 中提及的,也就是劳动分工原则。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生来本性特点都是与他人不同的,每个人都适合做一种与其本性相适合的工作,这样才能使每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地利用,同样这样也会使每份工作能够被完成得最好。这样,按照劳动分工原则,每个人专注地做一项与其本性相适应的工作,通过不同的人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适合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群体,而在这个群体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这也就初步构成了一个城邦。

柏拉图还认为,一个城邦不是瞬间形成的,而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他所要建立的理想城邦的第一阶段就是因为每个人都不能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都需要其他人的帮助、需要生活在一个社会之中而产生的,在这个城邦中的人们,他们相互依存,相互需要。这些最初需要满足的是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存条件。这些需要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在这样的城邦中,因而也就只有吃喝、工作、交换等最基本的生存欲望,没有政治、法律等,这样的城邦的设立仅是为了最好的、长期的、稳定的满足其基本的生存需求。这样的城邦是淳朴的、健康的,因为城邦中的人们除了生存需求外,没有其他的过多的需求。而格劳孔则认为这样的城邦是“猪一样的城邦”,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在这样的城邦中,除了生存需要外,我们找不到正义,或者说除了平等交换的正义没有其他的正义了,这也就是第1 卷中克法洛斯所说的欠债还钱的正义。而格劳孔对这种正义显然是不满意的,他认为人不能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能只因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了满足而就满足了,人应该为了活得更好而活着,这也就决定了城邦需要扩大而且必须扩大。

二、城邦的扩大化

城邦的扩大,一方面是出于寻找正义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源于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会追求更高级的需要,这也就是格劳孔所说的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需求。人们想要生活得更美好,因而就必须引入大量的欲望,虽然在这些欲望中有很多是人们生存所不必要的,但是它们能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因而这样的需求也是人们所需要的。这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第二个城邦,也就是在《理想国》的372e 中提及的奢侈的城邦。第二个城邦的建立则是为了满足人们不必要的欲望,比如金银首饰、香水、美食、装饰品等等,这也就会使城邦中的一些行业随之产生,城邦中的行业种类也就增加,而不仅仅是第一个城邦中所包括的仅仅满足生存需求的那些行业了,又新增了许多新之前所没有的行业。我们可以说,第二个城邦包括第一个城邦,而与第一个城邦不同之处在于,它增加了一些不是生存所必需的欲望也就是不必要的欲望。而这里所说的必要的欲望与不必要的欲望,其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必要欲望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而不必要的欲望不是人们生存所必需的,这些不必要的欲望是我们通过年轻时修炼就可以去掉的欲望,它的存在与否不影响人们的基本生存,也就是这些欲望不得到满足我们依然可以活着。

第一个城邦满足了人们的欲望,而第二个城邦在满足人们欲望的同时,也进展到了激情这一个层面。当城邦无节制的渴望财富的时候,那么满足这个欲望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对土地的需求,这一需求的扩大必然会引起战争,这也就促使一种新的职业产生了,即保卫者。保卫者不从事生产劳动,他的职责就是保卫其他行业的安全,保卫者的职责一方面是攻击其他城邦,扩大自己城邦的领土,另一方面是要提防不必要的欲望的无限扩大,因为这种欲望无限扩大会引起冲突、影响社会的发展。保卫者是一个重要的行业,它就是激情的代表,他们勇敢无畏、对朋友友善、却对敌人凶狠,因而一个保卫者的培养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的,对保卫者的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保卫者阶层我们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个阶层,这也就是《理想国》中412c 中提及的,其一是严格意义上的保卫者,也就是统治者,其二是辅助者也就是军人战士等。其实这两个阶层是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的,统治者是从长时间护卫城邦、年龄较长,且有经验和能力的辅助者中挑选出来的。统治者非常热爱城邦,把自己的利益与城邦的利益结合到一起,与城邦共存亡。但这里要强调一下,这里的统治者并不是后来所说的哲学王。

三、城邦公民阶级的构建原则

依据上面所说,城邦中公民就被分为了三个阶层,即劳动者、辅助者和统治者。那么如何才能让每个阶层都接受自身在城邦中的地位、如何才能让劳动者都接受统治者的决定呢?柏拉图认为,这就需要统治者制作一个“高尚的谎言”,来使城邦中的每个人都心甘情愿地接受其所在的位置。这一“高尚的谎言”是关于金属的谎言,这个谎言就是说,在城邦之中,人之所以被分为三个等级,是因为其出生时,神给每个人加入的金属成分不同,统治者在出生时被加入了金子,辅助者出生时被加入了银子,而劳动者出生时则被加入了铜铁等,这也就是说,人的等级是先天就已经确定好了的,是不能通过后天的努力而改变的,因而人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自己在城邦中的地位。从《理想国》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其强调说什么样属性的父母就会生出什么样的孩子,但这也不是完全绝对的,作为统治者的父母也可以生出有铜铁本性的子女;同样,有铜铁本性的父母也是可以生出有金子本性的子女的,但是统治阶层一定要小心,只有具备金子本性的人成了统治者,那么这个城邦才回繁荣发展,否则城邦就会被带来厄运,城邦就会衰落。就在上述这些的基础上,柏拉图《理想国》中所说的理想的城邦就建立起来了。

正因为在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希腊城邦发生危机,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及其不稳定,所以柏拉图所想要建构一个他所理想的城邦,在他所想的这样的城邦中,劳动者、辅助者、统治者都各司其职,劳动者、辅助者都服从统治者的决定,城邦中充满了正义,人们都为保卫城邦、都为使城邦繁荣而努力。只有这样,城邦自身才能不断发展,才不会走向最后的衰落。而这样的城邦,就是柏拉图《理想国》中所要建构的理想的城邦,柏拉图通过他的一系列论述,建立起了他所希望的理想的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