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小琴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第一小学,江西 九江 330400)
小学语文课程是学生接触语文学习的第一阶段,也是打下基础的重要时期,由于小学生本身的年龄较小,对于事物的热情往往处于三分钟热度的状态,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开展时,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于所学内容的兴趣从而出现厌倦的情绪,或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被其他的事物吸引视线,这些都是学生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缺乏兴趣的表现。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更需要对先有的课堂教学气氛进行改造,通过营造课堂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学习氛围来为学生建立起语文学科的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不断地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继而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教师的教学态度是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前提条件,所以想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不是教师板着脸,让学生看到教师时赶到教室来势汹汹,而是教师走进课堂的那一瞬间,带给学生如沐春风的感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敢于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互动,也可以让学生获得来自于教师的肯定,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融洽而活跃,学生也可以充分展现自己对于语文课程的喜爱与热情,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对于小学教师来说,运用教学艺术是构建良好课堂氛围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小学生本身对于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较为薄弱,所以需要教师对于课堂上一些抽象性的东西给予讲解,教师的讲解不能是干巴巴的照本宣科,而是应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来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了解和记忆深化,这样一来,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了提高,而基于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1]。
小学生对于事物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烈的,所以在营造教学氛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手段来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当中,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也可以进行积极的思考和体会,使学生能够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逐渐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开展激烈的辩论,在彼此交流和互动当中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2]。
传统教育形式下,教师更重视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形象,当这种形象在学生的内心扎根后,学生就很难勇敢的对教师表现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基础,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转换自身的教学观念,通过打造与学生进行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关系基础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以轻松的心态来面对教师的提问,而且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表露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能够主动获取教师的指导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自我提升[3]。
课堂教学的引入对于学生来说是影响课堂教学兴趣的关键性因素,教师往往会在课前导入环节将课程内容进行压缩,如果在课前导入环节能够建立起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就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为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导师,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就可以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内容当中。所以在进行课前知识导入时,更需要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从而在轻松地引入环节中,不断的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对于新课程内容的探索欲,从而达到调动课堂学习氛围的目的[4]。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所处情况进行小组学习模式的广泛应用,这种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对课程内容的投入,而且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也可以构建起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当中能够获得更好的自我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内容的思考当中。
小学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艺术,因为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每位教师都要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尤其是语文的课堂教学,社会上并没有一套统一的规范的教学方法可以参照,每个小学的语文课堂都是因人而异的,但是总会有一些共性和个性的东西。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的个性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需要运用良好的教学态度、多门形象艺术以及不同情境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才能顺利达成,学生才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