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莲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何桥乡前铺幼儿园,河北 保定 071100)
学龄前阶段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因为这一阶段正是孩子修正言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随着学前三年教育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幼儿园教育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幼儿教师既要担负起语言、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的教学工作,又要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笔者通过对所任教的幼儿园孩子进行试验研究,发现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评价的作用往往占着很大的比重。因此,幼儿教师能否掌握好评价的尺度对于促进幼儿的良好行为发展是非常关键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评价是相对狭义的,它主要指向幼儿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肯定与批评。
俗话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它点明了肯定和表扬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随便什么事,你要小孩怎么做,做什么样的人呢,学什么样的事,求什么样的知识,研究什么样的问题,你要有有一个法宝,那就是鼓励。”幼儿年龄尚小,他们更喜欢听到来自家长和教师的肯定和表扬。有的幼儿得到表扬后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让自己的言行更规范、更得体,以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因此,表扬和肯定是可以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的。但是,幼儿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幼儿进行鼓励、表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把握一定的尺度。
一是要把握及时的原则和尺度。幼儿年龄越小,教师的表扬就越要趁热打铁。因为教师一旦错过了最佳时机,表扬和鼓励在促进幼儿行为养成方面所起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有的时候幼儿会因为教师的肯定不及时,认为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不够,导致幼儿在心理上产生对教师的疏离感。
二是要把握得当的原则和尺度。表扬的话好听,但切忌滥用。表扬和鼓励说得太多也会让幼儿觉得腻烦,反倒失去了它应该有的价值。并且教师在表扬时要注意表扬的内容应该是幼儿需要做出一定能努力才能完成的行为,像自己吃饭、喝水这样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行为,教师就没有必要去反复地表扬。再有,幼儿教师需要注意的是,给予表扬的对象应该是幼儿做出的正确行为,而不是幼儿本身。所以教师在肯定和表扬幼儿时要做到具体、细致。像“你真棒”“你真优秀”这样笼统的表扬语表面上看是对幼儿的行为的肯定,可是它并没有具体地点出幼儿哪里做对了,好在哪里。例如,幼儿能主动去帮助其他小朋友系鞋带,教师看到以后就可以及时表扬他:“孩子,你能主动帮助别人,真棒!”这样一来孩子就会知道帮助别人是好的行为,从而逐渐养成主动帮助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是要把握关注特殊幼儿的原则和尺度。每一个幼儿的性格特点都不是一样的,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来说,他们在行为上的表现可能不如那些活泼外向型的孩子突出,他们往往是班级里沉默寡言的群体,得到教师肯定和表扬的机会就会少一些。对于这部分孩子,教师更应该给予多一些的关注和呵护,对于他们的正确言行一定要及时地肯定和表扬。需要提醒幼儿教师的是,当我们表扬某一个幼儿的时候,千万不能打压其他的孩子,尤其是那些内向型的孩子,他们在情感上要比普通孩子敏感的多、脆弱的多,稍有差池就可能对他们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评价除了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外,还包括恰当的批评,奖罚分明才能进一步推进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因此,幼儿教师在日常保教工作中,不能只是一味地肯定和表扬,对于幼儿不当的言行也要及时的制止和批评。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使命。整个社会对教师队伍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因此,对幼儿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一定要谨记批评的目的是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幼儿教师的言行应该是不带有任何恶意的,批评的语言要中肯、得当,千万不能用讽刺幼儿,例如有的幼儿因为年龄小,坐不住板凳,总是在位置上动来动去,以致影响到其他小朋友上课。对于他的这种行为教师是需要及时制止和批评的。但是有的幼儿教师一看到这种情况,火气一下子就来了,尖着嗓子喊“你屁股上长钉子啦?生疮啦?坐个凳子都不安生,有病吧!你再动一下试试,看那我不收拾你!”这位教师是在批评幼儿的不良行为,可这种批评连冤带损,又是威胁,又是恐吓,根本不去考虑批评的言行是否得当,批评的话语幼儿是否能够接受,结果幼儿是不敢再动了,可是孩子的心灵上也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可能因此导致孩子不再爱上幼儿园,害怕上课,害怕老师,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幼儿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遇到孩子犯错的事情,幼儿教师就事论事就好,批评一下当事人,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错误或者不当的行为,及时的改正就可以了。
当然,用某一个小孩子犯的错提醒一下其他幼儿,避免大家再犯同样的错误也是未尝不可的。但是,如果教师为了惩戒一个或几个犯错的孩子,把全班的幼儿一起批评惩罚就不可取了。例如在小班的一次音乐课上,教师请孩子们随着钢琴曲自由地律动。有几个幼儿可能是过于兴奋了,律动的动作幅度过大了,还不时地说话。虽然教师用眼神制止了他们几次,可是效果不明显。这样一来,老师就非常生气了,不仅批评了那几个孩子,还惩罚全班幼儿和他们一起受罚,“停止音乐课,所有人坐在凳子上一动不许动”。其实,孩子们在律动时动作大一些并没有什么,他们说话,教师只要边弹琴边机智地提醒:“可爱的乖宝宝在律动时是不会说话的哟”便可以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