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2020-12-07 18:25:43倪林昌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倪林昌

(浙江省桐乡市洲泉中学,浙江 桐乡 314513)

引言:教育改革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需要通过培养核心素养实现,这也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问题。传统数学课堂具有知识本位问题,授课目标是学好知识,灌输成为主要手段,课堂中听讲成为学生最大的任务,把教师解读当成自己东西,学习中自身思维活动少,未能掌握关键能力,获取知识有限,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探究精神,导致教学质量不佳。新课改革提倡构建高效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满足改革要求,主动放手,课堂主体是学生,勤于动脑和动手,积极参与实践,智慧闸门被打开,教学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技能,情感态度、思维品质、价值观等随之发展,学生具有终身学习技能,并且收获持续发展的品质,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

一、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过于重视知识,要求学生学好知识,课堂授课围绕着概念、公式、定律讲解,忽视学生思维能力、自身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等,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只会机械学习,依赖于教,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不会自主思考,发现不了问题,知识一知半解,运用过程中问题就显露出来,错误率高,或者根本不知道该从哪里去思考,不会灵活应用,原因还是没有抓住知识本质。新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作为目标,这是完成教育教学根本任务主要手段,初中数学课堂要真正贯彻核心素养,首先要转变思维,明确为什么而教,想要达到哪些效果,核心素养内涵是什么,这样才能将其渗透到教学中;其次则要拓展教学形式,运用丰富趣味性的教学吸引学生,促使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学习中积极独立思考问题,具有明确目标,发挥主体作用,探究中收获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会学以及学好的目的,形成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合作学习等品质。

二、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有效策略

(一)激发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培养核心素养,激发兴趣是关键,只有好学,才会主动学习,过程中思维活跃,不但养成独立思考习惯,还能在积极情感因素作用下掌握知识技能,树立正确价值观。教师展示教学艺术魅力,和学生处好关系,构建开放学习环境,减少约束,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有任何想法都可提出来,对于提出问题积极回复,学生在课堂中拥有话语权,想法得到尊重,自然愿意思考。教师在课堂运用肢体语言,口头表扬多一些,调动积极情感,增强学习信心,让其树立我能行信念,学习中不会气馁。另外,创新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方法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所以初中数学教学要不断推陈出新,完善和改进现有教学方法,力求教学效益最大化。

(二)依据内容设计情境

初中学生介于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之间,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这就导致遇到一些抽象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费劲,花费时间多但是效果差。情境教学法旨在调动积极情感,以此出发促使主动学习,亲身实践探究中获取知识以及能力等,并且喜欢上探究,认识到数学价值。创设情境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情境要能助力于学生突破知识,又要能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打造生活情境,学生角色扮演,或者动画演示等,课堂充满吸引力,学生主动融入知识探究活动,内外因素辅助下打开智慧闸门,思考中收获知识,整个过程思维活跃,接受度高,学生不再局限表象,抓住数学本质,运用能力提高。比如学习几何图形这部分内容,用多媒体多个角度展示图形,利用鼠标剪一剪、拼一拼,学生深入了解图形,掌握图形性质以及位置关系等。又不如学习“简单随机抽样”这节课,设置情境:同学们,假如你是食品安全检验人员,在对一批食品进行卫生达标检验时,你会怎样做?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思考,结合生活经历,寻找办法直至解决问题。

(三)引导合作探究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更高,有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应引导合作学习。每个学生的思维方法不一样,知识结构具有差异,合作学习有利于优势互补,不同思维的碰撞下更快解决问题。另外,合作学习起到督促作用,所有学生都能参与知识探究,避免有些学生偷懒,自己不思考等着告知结果。合作学习要有规则,布置任务必须是个体不能解决的,一般针对是疑难知识,还有就是具有探究性问题,合作交流前先空出时间,完成独立思考,形成初步认知以后,紧接着组织合作学习,每个人把思维活动成果分享出来,汇聚在一起,实现资源与思维共享,智力凝聚起来,有效解决问题,学生也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新和拓展教学形式,激发求知欲,开发智力,引导主动探究,亲身体验中建构知识体系,勤于思考,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具备积极情感与正确学习态度,培养质疑、探究、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