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建萍
(辽宁财贸学院,辽宁 兴城 125105)
新会计制度自2019 年1月1日开始全面施行。新制度的施行,不仅仅能够有效地解决高等教育的成本核算等会计问题,同时能够进一步统一认识,充分地激发出新制度的作用,进一步做好会计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规范的角度来说,高校会计目标表述是以《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为依据的,但是目前这一表述还比较笼统。从会计信息使用者以及信息的提供方面来说,新制度为财政部管理服务的特征更为突出,无论是新制度的设计最初目的,还是其所显现出的科目和报表体系,都是为了满足财政部门管理所需。从会计信息特征方面来说,高等教育行业其特征并不明显。其在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文化教育等职能履行过程中,受行业业务运行规律的制约,运行管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共性,这些共性、规律等具体地体现在会计信息上。会计制度需要使用会计核算系统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好地将行业运行规律以及共性展现出来,便于在高校乃至整个行业去进行管理工作。
同时,新制度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将反映高等教育行业的会计信息划分到统一格式的会计信息里。新制度对现有的会计信息载体难以更好地将高等教育行业和高校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反映出来。综上所述,若是高校仅仅是履行执行的职能,新制度难以更好的施行,高校会计目标难以更好实现,无法达到一定的预期。
高校同企业以及政府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会计核算的重点不同,主要是如实反映预算收支、节约财政资金以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新制度实现其会计目标,更好地满足高校自身管理对于会计信息的需要,还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
首先,要对高校会计目标进行相对比较精准地把握,高校会计目标是其他领域的会计目标所不能替代的,这是由于高校职能的特殊性,管理侧重点以及运行发展中有不同的事务,因此其在进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对于会计信息需求存在出入,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核算有所不同。其次,要对高校会计目标以及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做好协调。一定的阶段中,高校会计目标是能够稳定发展的,制度的改革能够更好地实现会计目标。但是新制度的实施并不一定能够促进会计目标更好实现。一般情况下,实践贴合程度高,能够更好将业务实践反映出来,并且社会需求规律准确度高的会计制度,其会计目标实现程度和难度就比较大。若是想要实现高校会计目标,还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保证高校会计目标和新制度能够更好地共处。
在新制度实施的基础上,教育主管部门需要结合高校实际以及行业管理实际,对高校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以及新制度条款等做好管理以及细化,保证高校之间的相关信息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指标含义具有一致性,能够统一处理核算业务。政府是高校的经费来源,在政府会计框架下,逐步细化新制度,同时做好统一的规定,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必要性,之后再由全校统一进行执行,能够为高校的会计核算工作做好统一的引导,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不仅可以为高校本身管理提供便利,还有助于全行业的管理。
虽然新制度为高校搭建了一个平台,便于其更好地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但是若是想要实现会计目标,获得更多的高质量信息,还需要明确各实施条件,做好业务准备。更加深层次地去执行新制度,实现高校会计目标。
首先,要不断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财会部门内部机构设置,保证职责明确。其次,设置成本管理部门,配备专业工作人员,伴随着高校向二级教学科研机构放权幅度的增大,机构的经济决策事务范围以及管理权限等在加大,再加上工作专业性比较强,工作要求比较高,因此需要完善二级机构的各个岗位,并且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最后,要不断建立健全制度措施,保证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的实施能够获得一定的作用。另外,需要做好各项业务的准备,结合高校的工作实际以及职能等,做好机构整理、规范计量、做好资产清查等多项工作。
综上所述,对高校而言,新会计制度有效解决了其会计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一些瓶颈,但是同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还需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高校进行有效的合作,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统筹规划,依靠各项积极措施的采取,在新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获得更多的高质量会计信息,实现会计目标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