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萍
(龙南市黄沙中心小学,江西 龙南 341700)
随着新课标的确立和发展,古诗词教学受到了高度重视。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为了进一步发展传统文化,教师应该利用好古诗词教学,将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本身具有优美的韵律和较强的节奏感,其中的文化意义深远。古诗词的学习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越来越重视,教材中所涉及的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围绕古诗词教学展开渗透,让学生在学习和背诵的过程中可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比如,石灰吟的作者于谦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在皇帝被俘期间,带领士兵勇敢抗敌,却在皇帝回来后被小人诬陷致死,为了表达心中的愤慨,所以借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石灰,象征自己刚正不阿的品格。在执教这首古诗时,笔者从作者于谦入手,搜集了一些关于他廉政的故事为学生讲述,从他的故事中,学生能够学习到我国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传统思想,从而在学生心中深深埋下清廉的种子。
小学阶段学生都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也喜欢充满欢乐的课堂教学形式。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学过程非常刻板,一般就是教师领读、讲解翻译和中心思想,学生背诵和记忆。这种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难以使学生配合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作为语文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断地与时俱进进行创新,以学生喜欢的、新颖的形式进行古诗词教学,以促进传统文化得以较好的传播。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鉴《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古诗词的复习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组织学生开展诗词比赛,比赛第一关为观看幻灯片,由上句接下句,或由下句接上句。如,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接上两句。第二关结合诗词的内容回答问题。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古诗词,并使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对于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在只要提起古诗,学生脑海的第一印象就是背诵,这会使学生潜意识对古诗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在学生看来,古诗词就是死记硬背,毫无乐趣,有关诗词背后的故事和内涵没有意义,这是导致古诗词教学没有成果的重要原因。为了改变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消极态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趣味化的拓展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并在活动后积极地发扬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
比如,在学习题西林壁这节课时,笔者结合生活实际拓展了古诗词所蕴含的哲理,使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即,小丽和小红因为一件小事而争吵不休,谁也不服谁,谁也不低头。旁边的几个同学听到了他们的争吵,三言两语就弄清了谁是谁非,把事情很好地解决了。小丽感叹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样做,能够使学生从现代的角度理解诗词内涵,从而提高古诗学习的实用价值。学习后,笔者还可以应用多媒体呈现苏轼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使学生从苏轼的艺术作品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择的很多古诗词有着优美的意境,形式也丰富多彩,读起来朗朗上口,其中蕴含了我国传统的文化、道德等内容。教师应该把握住古诗词中的意境美,从而向学生传递这些美的思想,为学生营造美的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古诗词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为进一步渗透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另外,古诗词的意境美在很大程度上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为了能够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我们仅仅依靠课本中的古诗词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古诗词篇目,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外的学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五年级尝试阅读《诗经》,或者推荐一些让学生能够掌握的古诗词集。这样,学生在诵读中可以培养语感,还能被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所打动,进而建立起一种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地挖掘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向学生进行讲解,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此外,为了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播,教师还应积极地开展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有关诗词的活动中感受诗词的魅力,并对其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