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玲
(重庆市万州区王牌小学,重庆 万州 404000)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成长与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并且在这一时期班主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着、领导者,对学生的影响重大。班主任教师承担的德育教育的重任,要教会学生辨明是非,了解何为德育教育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德育水平。激励小学生主动学习德育知识,积极参与德育活动是班主任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缺乏一个完善的激励机制。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教材中的一些理论知识,更要通过一些激励策略促使学生落实道德要求。但是目前小学德育教育中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激励机制,影响了班主任教师德育教育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其一,德育教育进行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激励策略;其二,教师的德育教育过程没有完善的记录;其三,德育教育激励项目的范围不足,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小学德育教育水平不高。
第二,缺乏一个完善的德育组织。大部分小学班主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主要是依靠其对学生的日常了解,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德育组织,德育管理的记录,激励制度也不完善。因此当学生在德育方面出现问题时,班主任教师依靠自己的经验与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来解决,导致德育教育质量不佳。
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让小学生明辨是非,知道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哪些价值观是错误的。懂得生活中、学习中哪些事情是与行为是高道德素质的表现,哪些行为与观点是缺展示行为人道德素质不高,这是从认知从层面的教育。其二,从实践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爱护环境都是德育的要求,但能否落实这些要求则考验学生的自律能力。在这两大教学内容中,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指导,后者是学生理论知识的内化与外显,教师可以采用精神激励的手段来增强学生德育自律。
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进行一次道德模范的评比活动,在学生做了好人好事之后或进行了道德要求后,给予学生积分奖励。在学期末所得积分最高着可以获得道德模范的荣誉称号,同时这位同学也就是全体学生用学习的榜样,在学生入少先队时要优先考虑。具体来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列一张清单,例如每天帮助同学复习功课、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劳动、自觉的打扫卫生保护环境等。每周参与一次志愿者活动,或者去敬老院为老人表演,或者帮助环卫工人打扫卫生,让学生按照自己清单上的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针对德育教育可以采用小组管理的模式,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举止表现都关系着整个小组的荣辱,如果某一个小组的学生没有认真打扫卫生、随意丢弃垃圾、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则要扣除其一定的积分。如果在卫生评比、运动会以及文艺汇演中为班集体争光则可以增加该小组的积分,这样每一个小组成员之间都会互相监督。为了加强学生对小组德育积分的重视程度,教师可以将积分的大小与座位的安排结合起来,座位的问题是小学生与家长共同关注的。德育积分高的小组可以优先选择座位,每月座位进行一次调整,也就意味着每个月是一个德育评比期限。在这样的制度下,小学生们都在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严格按照小学生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小组之间还形成了良性竞争,树立了良好的班级风气。
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在实施德育激励的过程中一味的奖励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骄傲的心理,因此要奖惩结合,实施有效德育激励。当学生行为与道德要求不一致,教师要及时指出其问题并让学生进行深刻的反思,自然也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罚,让其牢记此次教训。惩罚的力度要适中,不能因为一次错误给予严厉的惩罚给学生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惩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同样在进行奖励时也要适度,可以利用班费给道德水平高、法律意识强的学生奖励课外书、笔记本等,激励学生继续前进。
综上所述,班主任教师可以通过精神激励的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德育自律,引入竞争机制以及奖惩机制等对学生德育实施有效激励。教师要通过多手段来引导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让学生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提升其德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