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2020-12-07 18:25:43白玲燕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白玲燕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路小学京九路校区,江西 赣州 341000)

引言

在新时期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语言建构与运用成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要求,而口语交际能力则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从个体身心健康的角度讲,语言是智力构成的重要因素。青少年正处于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而语言能力的优劣也成为衡量其智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

(二)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有利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推进

现代语文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其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就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有利于提升现代公民综合素养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口语交际中的和谐则能够促使人与人之间用更加文明且充满人性化的方式沟通。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问题

(一)重视形式设计,忽视口语交际实际内容

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中,“交际”是学生能力发展的核心,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更加倾向于学生与他人形成的交流与思考。

(二)重视教学讲解,忽视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是一门以语言文字运用为主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丰富的语言实践机会则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口语交际呈现方法单一,限制了学生交际思维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相对活跃,在语言表达中通常是天马行空,这种特点在低年级小学生身上尤其凸显。

(四)教学评价模式僵化,无法突出学生发展实际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多元化教学评价逐渐受到重视,但是,一些教师在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评价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评判标准以及灵活适用的方法,使得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得不到合理的引导,更失去了激励学生发展口语交际的时机。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一)明确教学原则,优化口语交际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是教学实践有效开展的重要依托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切实结合“交际”这一核心要素,明确教学原则,为学生设计语言表达内容,指导学生口语交际实践。在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

1.基础性原则。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强调夯实学生的口语基础,结合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发展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并能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样才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2.主动性原则。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参与的角度分析在口语交际中的切实需求,并思考调动学生主动性,强化学生口语交际体验的方法,构建双向交流氛围,这样才能够凸显课程目标。

3.个性化原则。语言表达是一种极具个性的行为,每个人由于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性格特点等因素的差异,在口语交际中呈现出不同的特性。

4.社会化原则。加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未来社会。因此,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结合社会性因素为学生构建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把握社会交往的技巧,并优化人际关系,实现社会性发展。

(二)加强情境设计,创新口语交际教学方法

口语表达需要依托相应的生活情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将口语表达还原到生活之中,构建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口语教学情境主要包括:

1.语言情境。语言的表现力是无穷的,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设计语言,利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促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发展语言能力。

2.故事情境。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文本内容、课外绘本以及文学名著等为学生积累素材,并与学生展开互动,共同构建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编创、讲述故事,从而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角色扮演情境。教师在口语交际设计中可以利用各种故事素材为学生提供角色扮演的机会,激发学生对交际素材的兴趣,并体会故事中角色的语言表达方法与技巧,找到自身语言表达的问题,进而潜移默化地融入自身的口语交际发展中来。

(三)拓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能“纸上谈兵”,而是应该在实践中构建与强化。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能力发展,开展丰富的口语交际活动,促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发展口语能力。常见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形式包括:

1.校内口语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将语文课外活动与学校实际、语文教学、语文兴趣小组相结合,采用讲故事、演讲比赛、即兴表演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语言材料以及自主表达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彼此交流中提升口语能力。

2.家庭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家长展开亲子活动,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将上学时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讲述出来,在家长的倾听、发问中不断锻炼口语能力。

3.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来到工厂、街道、农村等社会环境中展开实践活动,通过春游、军训、远足旅行、节日主题活动等方式更加深入地接触社会,熟悉社会生活,在实践中积累语言表达经验。

(四)优化教学评价,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评价是考查学生口语交际水平,检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激励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强调多元化评价,促使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获得点评与反馈,并结合评价标准确定评价结果,以指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是一种外在的能力,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外化,它要求个体能够综合自身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材料进行创造与输出,进而准确传递出信息与情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