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亚琪
(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第二幼儿园,河北 张家口 076350)
幼儿有着与其他年龄段孩子不同的特点: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爱玩、爱探索……闯祸也是天性使然,如若不了解幼儿,就很容易给他们贴上“不听话”的标签。幼儿一样拥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同样需要尊重和理解。而现在的教育往往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在违背幼儿天性的情况下,把他们训练成了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只会盲目服从的机器。这种教育模式下,幼儿的身心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掌握与幼儿沟通的技巧,走进幼儿的内心,发现他们的兴趣需要,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从事幼教工作的首要任务。
幼儿园中,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方式主要有两种: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其中,言语沟通是教师与幼儿通过言语交谈的方式来进行沟通,通常这种沟通方式在师幼的沟通中占有较大比重。
和幼儿进行有效的言语沟通,不仅是教师应该学习的一门教学艺术,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有效的沟通能拉近师幼间的距离,言语沟通需要教育者具备基本的专业性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还要具备一些基本的专业能力,包括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此外,师幼沟通过程中,还有一些稍加注意就可以避免的问题及一些可以使沟通变得轻松有效的沟通技巧。
不少幼儿教师在表扬幼儿时语言太过夸张或简洁。比如,有的教师习惯说“你真棒!”“真是个好孩子!”,可对于教师的表扬,幼儿根本不知自己哪里棒、哪里好。这样的沟通几乎起不到强化幼儿积极行为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表扬幼儿的时候,语言应该明确具体,如“你把玩具摆放得很整齐,真棒!”
教师要想制止幼儿的不良行为,应尽量使用肯定的、正面的语言,而不是否定的或带有讽刺意味的反语。比如,对于幼儿上课说话的行为,教师要说“静悄悄的是好孩子”,不能说“别讲了”“讲话的是坏孩子”或者“你们聊得挺好啊”等,否定语表面上是否定幼儿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幼儿自身的否定,而幼儿的天性是不喜欢被否定的。否定语更多地是在向幼儿强调他们的错误行为“不能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不是在强化和肯定他们正确的行为。而讽刺性的反语没有尊重幼儿的人格,甚至还会引发他们的逆反情绪。
幼儿喜欢探索和挑战,如果向他们抛出的问题不具启发性,是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兴趣的。比如“你们认为明明这样做对不对”,围绕着这样的问题展开讨论,并不能引发幼儿的积极思考,甚至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无聊至极。所以教师在提问题时要尽量避开这种是非对错式的选择性语言,而应该具体、细致,并有启发性。如“你们觉得明明这样做怎么样?能谈一谈你的看法吗”。
缺乏经验的幼儿教师,在幼儿哭闹不止或不听话时,常常使用一些警告式的甚至恐吓、威胁的话来吓唬他们,从而达到制止他们的目的,实际上这是种无能的表现。此外,幼儿通常会因为害怕而听话,但这种服从也只是暂时的或是表面的顺从,并不能使幼儿从心里接受,也不能让幼儿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因此这样是不利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的,甚至还会让幼儿的心灵受到创伤,妨碍他们的身心发展。
教育中,教育者切忌使用一些消极的表达悲观、抱怨和不满的语言,如“我看你是不想好了”“我怎么会遇上你这样的孩子”,这些语言是对幼儿的否定和打击。由于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还处于客观化时期,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依赖于教师、家长等成人,所以当教师给他们否定性的评价时,他们也就获得了否定性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身价值产生怀疑、失去自信。而对于内心敏感的幼儿来说,这些话会像尖刀一样刺伤他们幼小的心灵,给他们造成心理阴影,甚至其以后的人生。
沟通时,设法激起幼儿的兴趣很重要。如果是幼儿不感兴趣的话题,即使教师说得天花乱坠、冠冕堂皇也不能吸引他们,这样的交流恐怕持续不久;相反,一个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则会让幼儿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地听讲。所以,要想调动起儿童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设法了解幼儿的兴趣。一般说来,幼儿对身边熟悉的、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如食物、节日、家庭等话题。同时,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可以适当地采用一些夸张、拟人、比喻等手法。
很多时候,教师也要学会倾听幼儿。在倾听时教师一定要认真、耐心,表现出对幼儿说话内容非常感兴趣,并及时予以回应,这样会让幼儿感到自己被尊重、被关注,从而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和价值感。若教师总是自己说,不让幼儿表达想法,幼儿则得不到语言表达的机会,而教师也会失去一个很好的了解幼儿的机会。
教师在与幼儿沟通时,还要考虑他们的年龄差异和心理特点,针对不同兴趣、认知水平的幼儿灵活选择沟通的内容和方式。
沟通中,语言的选择和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师幼沟通的成效。所以,教师要选用简明易懂的词语和句子,尽量少用多义词、生僻词或易产生歧义的语句。在指出幼儿的不当行为时,教师可以运用富有儿童化、形象有趣的语言以及先扬后抑的方法让幼儿乐于接受。
如果幼儿闯了祸,教师切忌对幼儿大吼大叫,这样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会吓到幼儿,甚至给他们留下长期的心理创伤。因此,处于这种情况的教师首先要学会启动理性分析,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说话语气温柔、委婉和亲切,这样有利于舒缓幼儿的紧张情绪,从而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和接受教师的建议,也能够拉近师幼之间的距离,让幼儿更加愿意敞开心扉,跟老师说心里话。
另外,幼儿接受信息的能力不如成人,如果说得太快,幼儿可能会因听不清楚而不理解,从而影响了彼此的正常交流。所以教师在与幼儿沟通时还要注意把握对语速的控制,放慢语速,吐字清晰,力求把每一个字、词都说清楚,把句子的语义表达清楚。
教师只有掌握了沟通的技能,才能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聆听到他们的心声,发现他们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的帮助和解决,在充分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基础上进行教育,真正让他们在幸福和快乐中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