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慧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草原中心校,河北 承德 068350)
历史就像一条连绵不断的河流,在空间上不断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紧紧联系在一起。要让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在学校发展中弘扬和继承,就要尊重历史,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找到适合学校发展的目标,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文化所积累的经验。
建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在校园中对各种文化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择优劣汰的选择,让校园文化中充斥着传统的精华。在学校建设的过程中,也要以传统文化特色为主,使其成为学校发展的标志。例如 :独特的教学资源,优良的校风,学生尊师重教的优秀品质等,而与校园文化背道而驰的糟粕文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重视成绩不重视教学方法应逐步摒弃,保证校园文化能够长久的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促进优良美德逐步形成的关键,也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能够引导教师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引领学校时刻走在思想前沿,为学校的长久发展提供保障。
从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方面分析,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传统文化的优良特色。所以学校在建设教育模式时要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建设过程中也要充分地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逐步生成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文化教育体系,使我国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保证。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我国民族发展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其实质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它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所以它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学校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就要与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这种传统文化精神动力。在面对世界大发展的文化激荡下,我国教育也要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若离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不再完整,所以在现代学校的教育发展方面,如果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特色的变革。
现代的学校教学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和中国灵魂,也就是要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有纪律的全面发展人才,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力接班人。而从灵魂的角度看,它就是一种中国精神,是指中国人的共同理想和共同价值取向。所以在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爱国精神、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科学精神、现代意识和生存发展能力。这样的教育才能够使现代学生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我国的民族精神。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所以在学校教学方面,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教会学生做人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传统的中国文化形式有文学、哲学、伦理学等,其主要分为儒家、道家和佛家,这三种文化形态和流派,主要以佛家和儒家的内容为主。所以学会做人的问题上,中国传统文化则以万物皆有灵性为主要思想,其中曰 :夫霸王之时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这就是讲,人本精神重在尊重人,注重人的外在形式。其素质教育观念中也提出,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科学,学知识,要让他们学会做人,有高尚的品质。所以学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也要让学生学做一个爱国的人,学做一个有自信的人,做一个持节的人,做一个奋发向上、勇于创新的人,让道德之花开放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就是学会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教导学生学习。这不仅表现在言教,也表现在言学方面。在 “ 学学半 ” 这一著名的教育箴言中,也明确了教育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育学是相知相长的。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就会直接和间接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学会控制自己,学会做反馈,在智力方面能够好学,求索,实践。在非智力方面,自强不息,奋发创新。所以学校在教育学生时,也要让他们学会学习,做一个有志向的学者,一个自强不息的学者,做一个不断探究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好人。
总之,传统文化教育运用的学校建设中是个任重道远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和校方领导等多层次逐一落实,才可以让传统文化教育之花在校园中绽放。当然,在学校建设有特色的文化环境时,要加强学校的传统文化理念建设,并以此作为引导学校发展的基础。具体表现在教师的文化建设方面、学生的文化建设方面、教学课程文化的建设方面、教学网络文化的建设方面、教学制度文化的建设方面和教学物资建设方面,并且学校还要主动和学生家长联系,用他们的人生态度与教学价值观去影响学生学习,以此来实现传统教学理念在新时代下学校教学中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