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舒娜 黄彩红 李逸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710126)
管理事务性强。一直以来,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往往集中在日常事务的处理上,诸如学生思想动态的跟踪、学生毕业的相关事宜等等。处理日常事务,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辅导员业务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作用[1]。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推进业务水平提升的进度往往较慢。表面上看,高校辅导员对于相关日常事务已经按时完成,但实质上其完成的质量、事后的评价并不甚理想。
专业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系统的知识体系,导致我国高校辅导员在实际日常工作中面临着种种困境。没有专业的知识储备、良好的职业能力,对于我国高校辅导员来说无疑会增加后期的培训成本,延长自身的职业适应时间,从而产生人才培养困境。这也就是在我国很多高校出现高校辅导员边学习边实践的奇怪现象的原因。首先,我国高校并未明确设置辅导员专业,也没有设置辅导员培养相关课程,与辅导员工作较为契合的恐怕是思政专业。但真正面临就业之时,从事思政专业的学生毕业从事的工作往往也是形形色色,并没有多少人能够走上辅导员的岗位[1]。因此,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人才输入往往是通过从优秀毕业生中选取。这也就直接导致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知识缺乏、职业能力不足。
人认可度低。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相关的研讨,有国内学者从高校辅导员自身角度出发进行了相关探索。研究发现,无论是担任辅导员职位的,还是担任其他职位的人群对于高校辅导员这一工作的了解及认可都相对缺乏;对于从事高校辅导员这一工作的人选择原因多种多样;将辅导员工作作为自身未来职业发展的少之又少[1]。通过上述研究结果,我们不难发现,高校辅导员这一工作目前正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冲击。加之,近几年国内很多大学往往采取“合同制”的方式在招收高校辅导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辅导员的认同感的缺失[1]。
思想上,受当代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高校大学生普遍看中个人利益,忽视集体观念,例如在学年总评评奖评优环节,大部分学生对于个人奖项的申请都非常积极,而班级、宿舍集体奖项申请者却寥寥无几[2]。另外,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当代高校大学生崇尚个人的消费和当下享受,更有甚者盲目追求网红明星同款,提前消费现象普遍,缺乏勤俭节约、务实朴素的精神,例如最近频发的不良校园贷事件及电信诈骗案件,就是抓住了当代大学生提前消费的心理,其中一些不法分子分子进一步引诱学生多贷款高消费,导致了极为负面的社会影响,甚至出现学生无法偿还债务而跳楼的现象[3]。
行为上,一方面因为高中的高强度学习及较少的户外活动机会,目前大多高校组织的集体户外活动,学生参与度普遍较低,例如在组织学生参与集体班会或者素质拓展时,找理由请假不参加的同学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见证了当代青年的成长,他们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陪伴者,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导致对它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没有了网络,生活无法正常进行,网络确实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带来一些不可控的问题,更多的屏幕前的沟通,就导致了更少了面对面的沟通,更进一步就会导致毕业生在求职面试,职场交往等方面存在短板[2]。
育人要求更高层次。在社会竞争、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个学校不再把育人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成绩上,因为学生走出校园的时候,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在2017年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要求各高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4]。
网络时代育人要求更高。鉴于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获取知识和传播信息的路径更加多元,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都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网络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开发网络育人路径,着力提升网络育人质量。当前,虽然网络安全的治理逐渐规范化,但网络上仍充斥着多种不良文化,严重危害青年学生的思想认知,对网络育人的效果造成了的冲击,对网络育人是重大考验[5]。高校已经认识到网络育人紧迫性和重要性,注重完善网络平台建设,但仍然存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的问题。例如有的高校网络文明建设还没有步入正轨,严重缺乏优秀的有影响力的网络作品;有的高校在网络建设内容上,对于与学生相关的文件或政策没有用网络语言来解读,缺少鲜活性,过于刻板和教条,一味的空洞说教,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高校在网络内容建设上缺少专业的团队的力量,很多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对网络育人不是很了解,更缺少对传统文化运用的认知,自然不能把其优势发挥到网络育人工作中[6]。
知道。知识是基础是前提,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知行合一",高校辅导员作为一名教育者,首先自己一定要明确自己要传播什么道理,并相信自己所传播的道理,而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最重要的道就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当前,受社会思潮的影响,部分学生出现了理想信念不坚定等现象,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新情况新任务新课题,需要高校辅导员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深入学生群体及时把握新情况,创新工作方法应对新局面[7]。
.知己。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身在高校这样的环境,更需要高校辅导员保持学习的精神和状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信息,学习最新的技术并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8]。辅导员需要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并加快了解学生在新时代发展下的新特点,跟随潮流掌握学生的话语体系,提升与学生沟通效率,从细微中发现端倪。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例如快闪、B站VLOG等形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工作效率。近年来,培育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反向要求辅导员队伍朝着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个专业性不仅指辅导员需要接受专业机构的心理、就业、党建等培训,更是指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克服本领恐慌,创新育人模式,形成自主专业发展意识,自觉从被动职业化向主动职业化转变,实现由内到外的专业化,从而实现自我成长[8]。
知彼,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学生是一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辅导员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根据工作经验,和学生所处的不同年级,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工作的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8]。同时,学生接触最多的还有高校任课老师,任课老师负责传授专业知识,指导科研竞赛,而辅导员负责德育工作,需要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生活学习各个方面,及时跟进学生上课情况,课程吸收情况,从而实现全员全方面全过程育人。
践行。带着学生做实践,用实践和学术结合,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和不同的需求进行培养。在学生视角里,老师的角色没有行政与教学之分,校园中的任何一个老师都时刻在发挥着言传身教的作用,其思想及行为都会引来学生的模仿和学习:老师们做得好,学生自发认可党和国家的奋斗精神与发展理念;老师做得不好,学生会无形地将对教育者的不满情绪转移到对党和国家的不满,在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的阶段极其容易产生错误的群体性负面情绪[8]。因此,辅导员工作不仅需要体系化、制度化的全方位支撑,更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学生一同参与社会实践、体育锻炼等,在共同的实践中以身作则,提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在爱学生、服务学生中培养学生、造就学生。
笃行。辅导员要走上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首先必须加强对自身的职业认同。高校辅导员对初心的坚守、对使命的担当,源于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辅导员只有自身内心信仰坚定,才会在辅导员工作的路上走得更远。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在以往的学习与工作经验中提升对职业的理性认识,在理论与实践的联动中提升职业认同,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提升职业认同。从职业的出口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将职业作为事业来奋斗,职业的幸福感不仅来源于教育学生的成就,更来源与深入研究事业所带了的自我价值的提升。围绕着学生工作做科研,寻找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把工作看成科研的试验田,把科研当作工作的助推剂,不仅埋头苦干,更要仰望天空。
同行。辅导员的工作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斗,不管是学生工作,还是项目研究,都需要团队的力量。只有在团队中我们才能齐头共进,抱团取暖,相互交流。例如近年来,各大高校纷纷成立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在工作室中,各位辅导员可以搭团队,从事学生工作研究。同时,辅导员应当充分运用辩证思维方式,广泛联结各种育人资源,构筑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育人网络,通过加强家校联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构筑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的社会支持系统,让思政工作走出校园,走进生活,无断点的围绕学生开展立德树人工作,不断促进学生成长成才[7]。
新时代辅导员应具备“知道”“知己”“知彼”三知和“践行”“笃行”“同行”三行的职业能力。最重要的是辅导员首先必须要热爱这个岗位,拥有热情才能坚守,在平时工作中应化繁为简,同时要贯彻落实好重要会议精神,加强对学生全方位的指导,另外,要坚持终身学习,在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