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改革漫谈

2020-12-07 18:25:43王亚州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王亚州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六中学,河北 沧州 062550)

许多年来,我们的体育教学一直沿用旧的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这种传统模式的弊端就越来越突出,也就难于适应社会形势的需要。体育教改就成为摆在我们每位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国家相关教学政策的指导下,需要从实际行动中,重视学校体育教育的有效开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

一、以人为本

人文精神教育观从内容上要求在知识技术和知识文化的学习下,充分发掘知识、技术背后所蕴含着的人文关怀,这对于学校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内容当中,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层面上也应注意体育这一专业和体育文化对应着的是人性中的何种向度,因为人性与教育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从初中学生角度出发,我认为,传统的体育精神,即"争强和友爱",是我们在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当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体育教育是由传统西方体育演变而来的,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我国传统体育的思想基础,要将中西方体育思想结合起来,运用在学校体育教育当中。这种人性可以理解为西方奥林匹克精神中的"更高、更快、更强",而东方体育则倡导的是一种人的必要性,两者应互为一体,才是真正的体育。

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各个学科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但又是所有学科必须面对的,需要明确改革的目标和重点。但在这次的初中体育改革当中,其目标并未得到有效的明确。在目标的设定上,我认为,可以将以人为本的改革教育观加以深化和利用,有效指导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并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和出路。这从根本来说,需要从知识本体出发,将以知识为本转化为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更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使受教育者获得自由、解放和幸福。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人不但领悟世界意义,也要领悟人本身存在的意义。所以,如果可以将知识的讲解、技术的传授、体质的增强进行协调统一,就能够达到较好的体育教学状态。

二、努力夯实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体育课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学生练习了多少,学生学没学到知识,身心是否得到了锻炼。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务必精简自己的语言,减少集中集体讲解的次数与时间,增加教师点拨、个别讲解、辅导、小组诱导的时间,尽可能留出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探索、思考、学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到扎实教学,实实在在地提高运动负荷,增强学生体质。

例如,在复习课教学中,我一般都会采取快节奏、大密度、中强度的教学方法。快节奏,不但要适当地加快自己的语言速度和上课的节奏,更重要的是要精简自己的语言,处处表现出一种紧迫感;大密度,是在课堂上尽可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学练,并较多地采用了合作、自主学习的形式,这样的学习方式既有利于小干部能力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又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练、互相监督、互帮互助的良好学练习惯,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练习的实效性;中强度,让学生学会在练习时自我控制心率,从而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步养成科学健身的好习惯。在我的复习课上学生的全课练习密度高达60%以上。因此,课堂效果也较为显著。

三、更新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的内容是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而选用体育技能和知识的体系,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载体。体育教学内容在选择上是否具有合理性,则取决于学生在体育学习时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这也关系到学生主体地位能否得到有效关注十分关键。教学内容是为了完成和提升课程目标的服务,体育教学内容在选择上要基于学生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注重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价值,并且要有利于学生完成体育学习目标。既可以在已有的体育教学内容中进行选择,也可以选针对性的、有地方特色的或者符合当地学校实际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施教。但是,这并不表示体育教学内容可以无限制地满足学生的兴趣为主,而把体育课的教学当成了娱乐课、休闲课、放羊式的教学。教学内容要吸取传统体育课之中的精华,挖掘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与新型体育运动项目的优势,发挥体育教学内容多重性功能和创造性价值,使学生真正能够在运动中提高身体的素质从而形成体育特长的同时享受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总之,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因地制宜,针对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当代体育运动项目的有效整合下进行优化升级。

四、体育课教学要开放化、多样化

在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体育课教学也应以创新为主,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不应再是以教师为主的传授性教学,而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尝试性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兴趣和水平目标来安排课的内容,内容应以协作性和互助性为主,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再根据本课内容的需要来选择场地、器材等,要尽量让我们的运动场所向社会场所转变,让学生与社会接轨,这不仅是体育教学的功能,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途径。教学时不应要求学生清一色地去吸取某些知识、技能和具备某些能力,而应多给学生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因此,教学时不应强求一律。体育课要开放,不光是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的开放,体育活动内容的设置更要多样化、协作化、趣味化、强身益智化,从而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教学中才能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改革教法、学法、课堂组织结构。做到既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要,又"堂堂有别,课课有异",使学生对每次课都保持新奇感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