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本萍
(青海省门源县第三初级中学,青海 门源 810399)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教育的不断深化与改革,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已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式。多媒体在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成为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这使得初中地理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有趣,提高了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能力,从而也提高了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并为学生将来在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如今初中地理课程虽然能够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内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仍相对落后,对于学生的个人素养不够重视,有的教师认为地理是副科,只完成书本内容的传授就可以了。还有的老师地理课程教学仍沿袭传统的死板教学方法,欠缺先进性教学方式的引入,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初中地理课堂应用多媒体设备,不仅是因为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发展环境下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应用需要更为系统化、科学化的指导。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让教师更好地掌控教学进度,能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强化学生的参与度;其次,多媒体技术能强化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使其更为直观地观察屏幕上相关地理知识的图文内容,让晦涩难懂的地理知识更为形象化,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大课堂容量,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多媒体设备不仅能带领学生观察宏观的地理环境,还能在细节上展示地理位置的特点,丰富了知识内容,延伸了知识深度,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
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应用多媒体设备,以此展示教材中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通过音视频资料的播放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兴趣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这一课时,提前制作“flash”动画来展示火山和地震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的视觉感官感受强烈的刺激。这样学生可以在观察的过程中了解到板块的边界处地壳活动明显,能够在形象多样的课堂环境中掌握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强化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这样能够在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设备能够在细节上展示更为丰富多样的地理知识内容,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在主观上将之前所掌握的知识和内容相联系,彼此融合,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让学生主动克服学习困难,积极主动地解决学习难题,达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例如,在教授“地球的经纬线”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分析不同地区经纬线的特点和变化情况,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角色,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之间的课堂良性互动。在设计和落实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师重视自身的组织、引导、监督和评定的作用。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总结学生存在的不足,结合地理知识内容带领学生观看一些音视频资料,让其明确相关地区的地形地貌等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发挥团队的力量,通过自主分析讨论寻求问题的答案,之后每组派出一名同学结合多媒体课件介绍自己小组的研究结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初中地理教师要重视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发展。地理课程的逻辑性较强,抽象的知识内容需要教师引入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在讲解“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针对酸雨在南北方差异的问题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教师要采取创新的方法组织学生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带领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内容。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复杂性的学科特点及地理知识抽象性、动态性,需要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地理课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意义。地理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考试升学,对于学生的个体生活和在今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重视地理知识的传授技巧,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