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索

2020-12-07 18:25:43艾则孜牙生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艾则孜·牙生

(库车市第三小学,新疆 库车 842000)

教育家杜威早就提出“教育即生活”,他要求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2011年新课改也强调了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满足当今社会对综合性发展人才的需求,小学数学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习的时候完全跟随教师的节奏进行,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实现生活化教学方案的落实,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生活化的问题。本文主要探究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具体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作用

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强化知识和实践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个体发展有积极作用。其次,生活化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水平,能够从生活的角度引导学生实现思维的发展,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有,生活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对于其数学意识的养成和核心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学生能力的创新发展和应用也有积极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措施

(一)构建生活化教学理念,构建生活化问题思维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生活化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各领域的关注,成为现如今数学教育的重要理念。小学数学教师要构建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和生活实践相关的事例,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环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涵,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内涵。另外,教师要积极和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对学生进行课后的辅助教育,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随时思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强化其数学思维,让学生实现生活化学习思维的构建,强化其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二)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营造生活化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为真实地感受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和生活实践相关联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实际情境的感染下主动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例如,在讲解 “位置”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按照座位构成坐标,分别定位成横纵坐标,教师可以通过点位置让同学对号入座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说“请第四列第二排的同学回答问题”,看学生是否能够根据教师的训练掌握相应的知识,另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观察电影院、剧场等地方的位置坐标,结合一些实际例子强化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

(三)发掘生活化教材内容,结合案例强化知识理解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引入和实际生活相关联的知识内容,根据一些符合实际生活的素材引导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吸收和深入应用。比如在讲解“位置和方向”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案例带领学生总结不同位置之间相对位置和方向的确定方法,也可以以学校和周围的建筑物为例,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生活化的位置知识,强化其对位置和方向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四)重视生活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良好有效的生活化实践活动是实现生活化教学发展的必要前提,教师要从活动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保证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加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比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几何体的搭建自主地总结几何体形状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分析不同几何体的不同特点,找寻其中存在的相同点,总结出几何体的构成元素。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够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在教学中引入实际的例子加强学生的认识,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关键,更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理解水平的重要方法。

结论

总而言之,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认真分析现有教学方法不足和提升方向,要根据教学实际分析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总结生活化教学的应用重点,按照新课改要求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师要强化自身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分析不足总结对策,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