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艳彬
(辽宁财贸学院,辽宁 兴城 125105)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学生的教育发展问题也在逐渐被重视中,尤其是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时代已经降临,带给高校在社会政治环境和教育理念方面的巨大转变,并且对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高校的政治思想课程带给学生的不只是思想道德知识的学习,还有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所以,学校应意识到政治思想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的教学中。本文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引入学生参与机制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高校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观念,以及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符合社会和国家要求的品质特性。伴随我国新课改的教育目标要求,我国的教育核心已经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教育。受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政治思想教育强调教师作为教育者,成为学习的主体,没能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需求,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只能被动地吸收教师讲解的知识,失去了学习政治的积极性,缺少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性会逐渐匮乏。要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认同感。
思想政治教学是具有政治特点和意识性的特殊教育课程,同时也是国家培养人才弘扬国家责任精神的关键渠道。但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没有创新型的教育方法,课堂气氛过于严肃,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性格和时代特点,致使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学习产生逆反心理。所以,通过提倡高校教师引入参与机制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作为思想课堂的教学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制作和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和讨论课堂的细节到最后的更改决定,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渗透细节、自我思考等实现自己作为教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认识到之前的教育弊端,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从而对思想政治的学习产生高度的认同感,提升高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生总体的思想政治水平。
参与机制教学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其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参与课程的设计,减弱了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进行了转换,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从旁引导。参与机制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了解,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教学指导,以兴趣为基础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要求高校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及时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运用情景模式法、微课、信息科技等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进行小组的讨论研究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有利于自身教学经验的积累,并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继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课程设计都是由教师单独设计完成的,学生完全没有机会参与到教学设计的流程中,只需要参加期中和期末的课程考核及评价阶段的反馈,这种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实用性较差。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环节,其建立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所以,教学课程设计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学生是可以参与的,并且课程设计是教学的初步构想环节,更需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通过让学生参与课程设计,根据其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商讨相关的教学内容,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特点,认真思索教学内容,增进学生对课堂的热情和参与度。
教学准备是顺利开展参与机制教学的基础,经过课前的充分准备可以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学生通过参与教学前的备课提高其课堂参与度。例如,学生课前与教师讨论研究教学目标、分配教学内容工作、明确学生的参与形式、制定相关的计划等环节。学生通过与教师一起进行课前的准备,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独立能力。在课前准备环节中,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友好的沟通讨论,方便师生对于教学准备阶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促进教师引导高校学生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准备理解,学生通过参与课前准备,可以提升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探索思考,学到实际的理论知识内容。
思想政治教学中引入学生参与机制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参与机制的教学方式为师生之间构建了开放性的教学课堂,提升了学生对于思想课堂的参与度,增加了高校学生对于思想课程的认同感,促进了学生的整体思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