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2020-12-07 18:25:43汪世贵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汪世贵

(遵义市第二十九中学,贵州 遵义 563000)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

(一)学生兴趣不长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接触到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能够动手摸一摸计算机,并学习到来自互联网的一切知识,这都令刚刚升入初中的孩子们兴趣倍增,但是这种兴趣却不能够很长的保持下去,甚至在现实调查及个人的执教工作当中,也发现到很多初中学生在面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时候,存在着兴趣下滑过快的现实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也是因为当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没有贴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导致学生们虽然一开始满怀热情和憧憬的进入到了信息技术的课堂当中,但是却因为听不懂和不愿意听等现实问题渐渐丧失了兴趣,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而这是非常不利于课程教学工作开展的。

(二)说得多做得少

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当中,教师讲得太多,学生练得太少的矛盾很明显。也恰恰是由于这对矛盾的出现,才导致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开展难以为继。结合实际调查及个人工作经验,了解到大部分的信息技术教师为了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课堂当中会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基础技术的讲解。以45 分钟一堂课为例进行分析,前30 分钟基本上都是进行课堂知识讲解和学生的学习,而只有最后的10~15 分钟时间,教师才会把学生们手中的台式计算机权限打开,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自由的操作。在前期压抑得过多、导致在最后15 分钟没有学生愿意去练习。相反的是,大部分学生都会抓住这最后的15 分钟时间,快速的玩一些小游戏、或者上网浏览网页、甚至是聊QQ 微信等等。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微课

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当中,教师想要应用微课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这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微课的设计及微课的开展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扭转过去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及计划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弊端和问题,能够真正的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热情,坚持以学生为主导的原则转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尴尬局面,也使得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知识理解变得更加深入。

一方面,教师要扭转自身的错误思想认识转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计划进行优化和更新。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依据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建议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内容的设计,也围绕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使得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之间不再竖起一座高墙,而使得教与学能够真正的紧密融合在一起,使得教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也使得学可以更好地支持教。

另一方面,也建议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行微课教学方法的时候,需要牢牢地把握住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来进行微课内容的设计。例如,使用现代媒体技术,将一些动画人物形象或一些学生想看的音频形式带进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课堂气氛就会更加活跃,也使得初中信息技术的课程效率获得提升的机会。

(二)通过微课设计引入更多的实践环节

无论是在过去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是在学生们的学习成果验收过程当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相对较弱。这实际上是由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讲得过多,理论知识的传授过多,却忽视了学生们自主操作和自主练习的机会。因此,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短板和不足之处当前应在微课教学环节中设计专门的教学模块和时间段,用以弥补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缺失,通过5~10 分钟或者是10~15 分钟的短暂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在学完某项知识以后地投入到练习中去,以达到知识巩固和成果检验的目标。

(三)利用微课教学方法实现分层教学的目标

在初中阶段所实施的大规模教学方式常常受到人们的批评,这主要是由于在大规模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名教师需要面对着的是五六十名甚至是六七十名学生,这样庞大的教学体量使得很多教师都很难在45 分钟的有限课堂时间中,做到每名学生都兼顾和关注。这样就导致教师只能够采取一套教学标准和教学方法去应对所有学生的需求,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所以当前可以通过微课教学方法的实践,使得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能够被推行和实行起来,也使得每名学生都能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在信息素养提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分组的方式,将本班级内的同学按照能力的高低,水平的高低和成绩的高低进行科学的划分,每个小组取中间值进行分组,也就是将每个班级内的学生的综合评分划分成为a、b、c 三个档次,每个小组以5 人为例,那么就需要有一名a 组同学,两名b 组同学和两名c 组同学。这种划分方式,从最大限度上保证了各个小组之间能力的均衡性,也更加有助于a 组学生去带动b 组和c 组的学生学习。当这样的划分结束以后,教师所投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作业都必须围绕这个小组的组内特点以及组员特点,考虑到整个小组的综合水平,也考虑到各个小组组员的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的作业投放和任务设置,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和自主完成的积极性,能够使得各小组成员在相互帮助和监督的过程当中,克服信息技术难题,实现自我提升。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学习计算机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得他们掌握基础的计算机应用办法与信息技术,而这种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无法离开多元教学手段的实施。所以,我们建议采取多元化微课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快乐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感受到电子计算机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