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怀英
(津市市园林管理处 湖南常德 415400)
思想政治教育参与社会治理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进入社会治理领域的基础上,参与治理活动,共同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过程。这既是对党提出的社会治理新理念的贯彻落实和创新实践,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重要途径和积极探索。
目前社会治理仍然存在公众参与面不广、积极性不高、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唤起人们关注社会治理、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和自觉,参与到社会治理实践中来。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强行灌输,而是要运用社会实践的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教育和影响,使受教育者在思想认识、政治认识和道德情感上逐渐完善和发展。要实施这种实践育人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实地实践训练、培训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形成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能力,通过自己的专业素质去指导受教育者。
功能定位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治理中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并以能够明显区别于其他治理方式的优势,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定位的切入点。简单来说,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满足社会治理需求和自身功能最大发挥度之间寻找一个着力点。思想政治教育通常聚焦于人的思想和精神领域,其特殊性在于其所关注和强调的是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政治觉悟等问题,引导人们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和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参与社会治理,就是在具体实践活动中,着重通过思想引导唤起人们关心社会治理、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和自觉,从而调节社会关系、指导社会实践。特别是针对目前由于缺乏对社会治理理念的理解而导致活动开展不力、方向不明、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从传统的单一进行理论灌输转向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以实现社会治理的应然要求和实然状况之间的对接。同时,也要警惕出现过度放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盲目赋予超过其自身功能的价值预期等情况。
因此,科学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参与社会治理需要从时代背景、基本前提和功能定位出发,运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学界研究成果、实践探索,为思想政治教育回应社会需求、发挥社会功能、参与治理活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表述。在社会治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园林建设和管理是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把文明创建、园林建设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通过文明创建和特色园林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提升。
一是宣传社会治理理念。在进行理论学习和交流研讨后,及时进行科学普及和舆论宣传,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思想政治教育要正确发挥自身的舆论优势,协助社会达成“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要求。通过增强基层社会治理宣传氛围,借助多种方式宣传社会治理的基本理论、重大成果、工作进展等多方面内容,增进群众对社会治理的了解和认知,在此基础上推进公众对社会治理的接纳和认同。
二是培育社会治理意识。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认为,政府与民众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而现代社会治理理念则更强调实现多元主体合作治理,即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会治理的主体既包括政府部门,也包括社会组织和普通民众。民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政府管理,而要积极关心公共利益、承担公共责任、参与社会治理,实现由“为民做主”逐步向“由民做主”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要准确把握民众的思想动态和精神需求,尝试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实验的力度来提升民众的认识能力及政治素质,并有意识地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融入社会治理的理念、精神,使民众在现实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治理的优势,自觉转变治理认知,从而在主动参与中尽快进入角色,塑造治理意识,为社会治理的开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是组织动员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社会治理机制在认识与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得益于基层探索同顶层设计的“上下”良性互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组织动员好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的实践中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让共治理念深入人心、落于行动。通过高质量高水平的园林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市品位,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把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高到新水平,把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到新境界。
一是要国家园林城市复查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提升园林绿化品位和质量,强化新发展理念。要通过园林绿化宣传,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入心人脑。二是要提高补短板水平,增加城市绿量,提升园林品位,强化新发展理念。通过开展小游园建设、闲置地绿化、林荫道路建设、精品节点打造、边坡绿化,实施增花添彩工作,着力补齐园林绿化短板,完善城市景观体系,强化新发展理念。三是要通过提高园林管理水平,提升新发展理念。在实践维度上,思想政治教育参与社会治理必须沿着宣传治理理念、培育治理意识、组织动员多元主体参与这三条基本路径综合前行,科学地把握和引导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日常行为规范,唤起并培育人们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实践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意识,更好回应我国人民群众渴望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实要求。
总之,社会治理是我国社会建设新理念新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具有共性,在目标、对象、方式等方面具有契合度,探索和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的契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