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深度学习

2020-12-07 18:25:43闫国霞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闫国霞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第三实验小学,山东 菏泽 274100)

深度学习是当今教育教学的热点话题,旨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积极发挥引领指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的教学、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体验活动的设计,从而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多维度的数学学习中,真正领悟到数学的价值,真正发掘出数学妙用,从而热爱数学,提升数学能力。

一、将操作与实践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兴趣

数学实践与课程教学相比,具备目的性和计划性,教师需要合理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积极的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为其安排实践作业,让学生能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加强操作与实践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便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证明,当学生在实际中能够提起兴趣动手操作,学生便能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使其具备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教师进行“圆柱体体积”课程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练习任务,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行准备圆柱体茶杯,并且要求学生量出茶杯相关数据,在课堂开始之初,提出思考问题:“1.将圆柱体茶杯放在桌面上,茶杯所占据桌面的面积是多少?2.如果我们将茶杯放倒,让它在桌面滚动两圈,滚动过程中茶杯与桌面接触的面积是多少?3.如果将茶杯内盛满水,茶杯中水的体积是多少?4.如果老师让你用茶杯来计算小石子的体积,你能计算出来吗?”。活动是学生良好思维的开始,也是其认识事物的基础,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仔细思考,最后进行课程交流。有些学生能够得出小石子的体积,便会踊跃发言,说出自己计算体积的过程:将小石子放到茶杯中,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石子的体积,当其得出正确答案,学生的学习自信便得到树立。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教师能够让学生学会计算圆柱体的底面积、侧面积以及体积,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境,开启主动思考模式

深度学习的前提是要有教师的引领,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必须要围绕本质问题设置问题情境。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操作、思考和学习中,把握并内化知识的核心本质,同时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在思考中提升思维,最终学会学习方法,为参与社会活动时的迁移与应用做准备。例如:教师在进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教学问题与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置三个教学问题:“1.如果让你说明0.1 是0.01 的10 倍,你将怎样说明?2.我们已经知道小数点向右移或者向左移,将会引起小数变化,那如果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两位三位,小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你能说明原因吗?3.为什么小数点移动将会引起数字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为什么是10 倍、100 倍、1000 倍……呢?”。其次,教师可以将“小数点搬家”当成故事主题,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使其对小数点相关知识的学习产生欲望,此外,教师进行“搬家”过程的课程教学时,需要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活动,使学生能够与同学交换思维,不断总结问题解决经验,以此建立师生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提高师生、生生交流效率,从而总结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教师将教学问题和教学情境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问题当成教学核心,引导学生突破学习重点、难点,并且不断提高其自主探索能力,使学生充分投入课堂讨论中,延伸数学教学深度。

三、积极构建网络互动平台,拓展师生学情交流新途径

积极构建网络互动平台,拓展师生学情交流新途径,这也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的重要举措。具体说来,数学教师可以创设网络互动平台,将班级学生和家长包含其中。教师可以将课堂中具有深入讨论价值的问题放在网络互动平台中同学生们进行交流,也可以让学生们互相沟通和讨论,综合讨论意见,教师再适当给予点拨和指导,这对于小学生进入深度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价值。更值得一提的是,数学课堂教学时间十分有限,教师需要在固定的、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课程内容的讲解,这就导致针对某些数学问题,教师的讲解只能泛泛而谈,无法深入探究,网络互动平台则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师生之间的学情沟通和交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进行深度课程教学时,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凸显教学本质,不断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形成多维互动的思考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加辽阔而又崭新的空间,使其能够放飞思维,提高自主探索能力,从而培养其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