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探究

2020-12-07 18:25:43李晓红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李晓红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第三中学,宁夏 海原 755200)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理科思维以及逻辑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切实优化教育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在求知的过程中创新和实践,让初中物理的学习充满乐趣。

一、激发学生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埋下伏笔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物理充满兴趣,才能够激发他们的内在驱动力,才能将这种动力转化为创新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埋下伏笔,基于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抓住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能够积极开拓思维,勇于质疑,能够主动地解决问题,创新解题方式,进而逐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二)利用物理中科学家、历史人物的一些故事去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比如牛顿发现重心的故事,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等等。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历史故事,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更多地了解与物理相关的东西。

以北师大初中物理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牢牢记住这一定律,就可以向学生讲述牛顿的各种趣事,让学生对牛顿充满兴趣,进而将这种兴趣转化到对“第一定律”的学习中,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教师一定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充满爱与尊重的物理课堂,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甚至可以向权威提出质疑和挑战,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不断创新,让学生能够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自由地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究和实践。以北师大初中物理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飞机为什么能上天》时,就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或者根据自己的课外认知,进行积极地探究,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结论或者理由,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提问。问题教学其实并不只是教师向学生提问,更多的还是要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只有他们对知识产生疑问,才会陷入思考,才能够进行探究和创新,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以北师大初中物理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时,就可以创设一个实验的情境,让学生将不同规格的两个小灯泡连接起来,进行观察,让学生能够主动质疑:为什么两个灯泡的亮度不同?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依据进行求证,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课堂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去分析问题,寻求正确的解决办法,让学生能够得出合理化的结论,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实验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方可出真知,学生只有在各种各样的动手操作过程中,才能将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创新知识,创新应用。所以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引导他们不断创新,培养他们形成创新的思维能力。

以北师大初中物理课本教材为例,学生在《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实验中,对在木块上增加重物印象比较深刻。但是实验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在木块上放一个重物,还要将木板变得更粗糙?这一系列重要的问题学生其实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如果教师在实验时让学生自由探索,摩擦力的大小究竟与什么有关,让学生根据实验器材以及学过的知识自行实验,在他们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再加以引导,拓展学生的思路,这样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这种方法的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会物理知识,还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在讲述物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物理学习中发现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活学活用,提高他们综合的、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发现物理的魅力,真正爱上这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