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芃
(北华大学,吉林 吉林市 132013)
自2019 年底公共危机爆发以来,全国人民响应国家的号召,万众一心抗击。面对来势汹汹的公共危机,中华民族展现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在防控区,国家正视及时预警、严格防控和机制体系,完善重大危机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大家都在为抗击公共危机积极努力。但与此同时,许多不法行为相伴而生。在需求物资方面:许多商贩借此困难时期哄抬物价、贩卖伪劣医用产品。在防控公共危机方面:有不法人员做出散布谣言、故意隐瞒病情、隐瞒外出史、不配合检查管理等行为。公共危机期间,我们每个人都是当事人,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是治国利器,维系着社会结构。青少年作为中国社会新一代的接班人,更应该学习基础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亦是对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希望学生在学习中能对国家有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与使命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及精神面貌关注现实问题,应对现实需要。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3]p5中华民族有上千年的文化历史,家国情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同学们在学习历史知识时通过探索历史人文追求,对国家发展理念认知、认同,认识到现有社会发展的来之不易与不足,拥有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投身于祖国建设中,为祖国繁荣富强做贡献。
国人在面对危机时,具备着个人利益服从公共利益的家国情怀;国人之间守望相助、攻克难关,具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这些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体现。中国是有能力、有担当的大国,自古崇尚“天下大同”、追求“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通。公共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毫不隐瞒病情,向世界实时公布病情状况,以便他国应对病毒。日本为武汉捐赠物资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中国回赠日本物资写着“一衣带水,源远流长”。中国度过最艰难的时刻后开展“一省援助一国”,这场“公共危机之战”让“人类命运共同体” 更加深刻,让中华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当前公共危机事件在中国得到良好控制,与国家全力支援、全民齐心协力防控息息相关。抗击公共危机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最好的事例,因为我们共同经历、共同克服。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要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同学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讲授;图片、影片展示等方式进行教育,以布置作业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层次进行探索学习。
1.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爱国主义教育题材有很多,尤其是我们的民族在抵御外族入侵展现出坚韧不屈的力量,特别是近代史时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与归属感、使命感。在公共危机期间,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相关事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法制意识的培养
面对公共危机期间诸多不法行为,学校、教师应当加强法制教育,积极组织普法防控活动。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用法的好习惯,有利于树立、维护学校良好学风,能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意识,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3.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精神命脉”,在公共危机面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亦彰显着强大的力量。教师可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联系,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民族感、自豪感。
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自觉性、主动性,按时完成课业,积极主动配合教师指导进行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多种形式进行。
1.学生可通过课外阅读、读书活动、专家讲座方式学习和了解历史。2.通过影片鉴赏、参观博物馆或乡土遗址深入历史。3.让学生采访家中的老辈,口述“抗日战争”“建国时期”等重大事件。4.举办“家国情怀”专题活动。
学习历史知识,每位学生都应把增长知识、学习技能同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联系起来。在当下,在国家、人民有困难的时期,家国理念体会更甚。当湖北武汉遇到困难,全国各省市集聚物资运往武汉,全国人民集资捐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共同抗击公共危机,保护我们这个大家庭。望历史课程通过培养学生具有法制意识,增强学习能力,让青少年能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道路上发挥教育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让青少年具有“家国情怀”,成为有能力、有担当的新一代祖国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