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0-12-07 18:25:43黄福玲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黄福玲

(中卫市第一中学,宁夏 中卫 755000)

如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主义的建设步伐也逐渐加快。在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俨然成为当代教育的最主要目标,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将我国千百年的历史与文化艺术结合起来,渗透在学生心里,让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沿袭。相比于其他科目,语文可以说是传统文化渗透的天然载体,其中汇集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哲学思想以及艺术灵感。但就当前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情况来看,却与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偏离,教学往往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标,完全忽略了文化教育的真正含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面对这样的教育形式,我们必须进行教学优化,将民族精神更好的渗透于语文课堂当中,让学生们充分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将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内容都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古诗、文言文、诗词等等。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文化在世界上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传统文化的渗透的意义也十分明显。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即学生所表现出的整体素养。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内容与文化底蕴。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抓住传统文化的含义,融入一些民族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形成高尚的情操,完善自我认知能力。

(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我国经过五千年的演变,历史文化悠久。将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当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还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更深层的了解我们的祖国,提高对民族的认可度,形成爱国情怀。并且还可以学习很多革命先辈的智慧,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将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

如今我们所使用的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心编排和修订的,其中的每篇文章都兼顾了文学作品的质与美,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所教授的每篇文章都进行深入挖掘,发现其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从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情感、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上探求更深层次的文化视点,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特质。例如学习《师说》一节内容,我们就可以将其中提出的疑问作为切入点,提炼出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学生从师求学”的原则,让学生们了解到我国古代便重视尊师重教之道;而在学习《鸿门宴》一节内容时,就可以将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介绍,让学生们更好的感受文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感受民族精神。

(二)找准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的结合点

要想将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语文知识当中,让中华文化得以传承,首先,我们就需找准二者结合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活动,将传统文化渗透在教学活动当中,将他植入学生们的内心当中。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节内容,我们就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说“文章体现了中国哪些传统文化?”,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之后在进行课文讲解的过程中,将答案穿插进去,最后在进行总结,这样便很好实现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的渗透。

(三)指导学生阅读传统经典作品

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渗透还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根本无法完全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我们还应当鼓励学生越阅读一些经典名著,让他们拥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比较适合的读物,让学生们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并通过传统经典作品有效激发学生们阅读热情,一举两得。

(四)注重熏陶

我们所选用的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大师、巨匠们的心血之作,其中包含了他们丰富的情感与思想内涵。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渗透液应当如“春风化雨”一般“润物细无声”,应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能盲目一味灌输,像贴标签一样生拉硬扯。要从心灵与情感上进行熏陶渐染,引导学生们深刻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形成与大师们心灵上的对话、精神上的交流。让学生们走近屈原,了解爱国精神;走近陶渊明,感受高洁孤傲;走近苏轼,学会什么是豁达……总而言之,传统的文化的渗透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的理解和感悟,在不断的熏陶中了解背后作者们的伟大灵魂,享受精神的洗礼,让学生们更深层的感悟诗文当中寄托的精神生命与文化底蕴,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结语

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现代教育背景下,回归传统文化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积极挖掘教材,将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丰富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国千年文化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