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仲耿 潘克业
(广西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616)
加强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的需要,是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完善教育体制的需要,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走向成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高职院校设置有专门的《创业基础》、《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等创业类型的课程,但是这些创业课程设置并没有和他们本身的专业知识相结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大学生任何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创新成功的可能性更多地来源于学生自身专业的特长。由于二者之间的脱节,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被严重限制。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只停留于表面形式,学生所提出的创新创业项目也大都是一些理论性的内容,在转移到实际应用时所起到的效果较差。一些高职院校所提出的理论性方案较多,观点也比较新颖。但是这些方案一旦进入实践阶段就会显得缺乏操作性,导致方案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少。再加上当代大学生本身虽然有一股热血,但是缺乏实际作为支撑,使得只是空谈理论,无法展开实践拓展。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大都是由教师主导实现的,但是大多数的教师都是专职类型的教师,很少有教师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更不要说创新创业方面的经验。整个教师队伍对企业运营、管理的体系不够熟悉,只能通过网络资源学习一些成功教师的案例,在课堂授课环节没有实际经验的分享,导致许多教师将创新、创业课程看作一门选修或是就业类型的课程,学生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不够全面,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无法充分地发挥出来。
当今时代小部分学校为学生建立了专门的创业实训平台,使得学生可以运用这一平台进行自主创新创业模拟以及经营。但是这种平台的建设以及后期的投入运营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导致许多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平台和实训基础。同时,一些高职院校也没有为学生设置专门的高职院校指导平台,导致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无法解决,制约了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许多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都是面向全校的教育课程,这种课程的开设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还是有着促进基础知识掌握的重要作用,能够使得学生尽快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并带着这种意识投入到后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到了高年级阶段,高职院校方面就应当根据学生所选择的专业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为学生重新制定创新创业教育计划,以就业为导向带领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为此,学校在制定课程教学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并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教育以及辅导,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尤其是一些小型的科技孵化型企业,更应当大力实施“从走出去,到引进来”策略。学校方面要聘请专家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教师,定期开展企业实训工作,让学生从校内走到校外,进入到社会进行培养和锻炼。高职院校与企业二者有着各自的优势以及资源,同样也有着劣势以及弊端,唯有将这二者进行有机融合,实现教育互补,才能够扎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以及条件,为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新的突破点。
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意识到教师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教学的创新性、实践性,利用课余时间拓展自身企业实践、管理协调能力。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岗位实训,提高教师的眼界。对于基本的创新创业环境方案、团队合作策略、政策优惠申请等内容一定要熟练掌握,并做到详细讲解。在授课环节要求教师不能一昧进行理论知识讲解,而是要依据社会形势变化讲解一些实际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尽管当下理论知识的教学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活跃思维,但是唯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创新创业的真正价值,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同时需要加大对大学生实训基地以及创业基地的经费投入,使得学生的创新创业想法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变成事实,产生更高的商业价值,在通过创新创业基地的进一步实践之后学生的理论想法可以变成实际的创业项目,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进一步提升。
创新创业教育属于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程,其开展的意义不仅仅是写出几篇理论上的文章或是参加几项创意性的比赛活动就能够实现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加与应当立足于实际,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时代的变化趋势制定新的教学策略。高职院校需要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以及能力,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