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艳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阳长镇海子幼儿园,贵州 毕节 553303)
学前教育作为幼儿第一次接触系统教育的科学体系,对幼儿的成长,特别是幼儿的人格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和以后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期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幼儿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学前教育对幼儿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可以使幼儿了解更多的东西,提高他们的社会意识,而且可以促进幼儿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社会认知是指对他人的性格、表情、关系和行为的认知。学前教育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首先,学前教育的孩子可以认识更多的孩子和老师。在与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能读懂简单的情感。其次,通过学前教育,让孩子更多地了解社会现象,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每个人都不一样。只有充分挖掘每个人的个性特征,才能彰显个性魅力。但良好的学前教育可以充分挖掘幼儿的个性特征,充分发挥幼儿的人格魅力。学前教育既能满足幼儿的个人需求,又能引导孩子表达需求,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个性发展。
(一)家园共育。学前教育很重要,对孩子的纪律教育也很重要。因此,学前教育应该由家庭来进行,而不是一个人来完成。家长和幼儿教师应就幼儿教育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相互沟通。有些父母倾向于抚养孩子。当老师指出孩子的行为和习惯不正确时,家长会保护他们。这不利于树立正确的幼儿人生观。每个家庭成员的教育态度、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心理观念等都会给孩子带来难以察觉的影响。因此,对孩子的管教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在学前教育中,家长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那么对孩子个性的发展就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专业素质。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领导者。要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必须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幼儿园教师可以接受专业培训,使他们认识到培养幼儿个性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提高专业素质。教师可以对幼儿心理和幼儿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提高幼儿的专业水平,为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学前教育是幼儿接触社会、走向社会的基本阶段。为了提高幼儿对社会的认识,教师应将灌输教育转变为领导教育。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放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让孩子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到指导下,让孩子了解社会,形成对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创造实际情况,比如让一个孩子充当过路人,让另一个孩子充当骑车人,其他孩子充当旁观者,让孩子了解社会。然后,骑自行车的人撞倒了一个过路人,让旁观者选择是否支持孩子。表演结束后,让孩子解释为什么他或她支持孩子。然后,教师将引导学生理解哪些概念是正确的和错误的。这样既能帮助孩子了解社会现象,又能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三)丰富教学内容和活动。学龄前幼儿对很多事情都很感兴趣。作为学前教育机构,我们应该准备各种各样的教具供孩子们选择。因为学期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所以丰富多彩的教具可以帮助孩子理解不同的事物,构建丰富的知识结构。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但他们都喜欢同一水平的东西,有时甚至比沉迷于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成年人还要多。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观察幼儿的个性和喜好,并为幼儿进行相应的教学,使幼儿可以为艺术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可以让孩子慢慢形成一个健全的个性。如果有些孩子比较易怒,喜欢打别人,老师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比较安静的游戏,例如绘画,玩耍,弹钢琴等活动,引导孩子情绪控制,从而输出孩子的情绪,促进孩子的个性和情绪控制。
(四)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幼儿园需要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首先,幼儿园和老师要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孩子面前做一些不恰当的行为,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其次,幼儿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目前,大多数幼儿园非常重视幼儿智力的培养,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情感、意志、兴趣等。老师需要教孩子控制情绪,这样他们才能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不应因为幼儿还小就盲目地服从和表扬他们。要引导孩子犯错或不快乐,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以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最近,幼儿园教育应与幼儿纪律相结合。定期举行亲子会议和活动,鼓励家长和老师多交流。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的进步和不足,幼儿教师也应该及时掌握孩子在家的具体表现,确定培养目标,把幼儿的管教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协同效应,引导幼儿权利,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五)注重心智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对他们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幼儿内部认知的变化和发展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人、事、观的理解。健康的内在认知有助于他们及时纠正思想内容的偏差,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性的情绪控制。相反,它将产生负面影响。在孩子心理成长的道路上,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努力。当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出现偏差时,应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通过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家长和老师应该首先询问孩子行为的原因和情况,而不是把孩子当作成人来对待。他们应该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只有这样,幼儿的心理成长才能健康。
综上所述,良好的学前教育有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但目前的学前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学前教师应积极解决这些问题,并通过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加强个性教育,以指导孩子参加学前教育,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