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模式培养策略研究

2020-12-07 18:25:43李翔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李翔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路小学京九路校区,江西 赣州 341000)

阅读是语文知识与技能体系发展中最重要的发展性技能,其依赖基础语言知识,又为学生文学素养的深层次发展提供支撑。而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更强调方法教育,忽略了学生理解和掌握方法的过程,学生未能形成个性化的思维模式,这也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相对缓慢。

一、阅读思维模式的内涵与价值

从学理层面来看,阅读思维是一种内隐的、主观性的阅读方法,这种方法更强调阅读者本身对阅读行为的理解以及对阅读经验的积累。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更倾向于向学生传授定式思维方法,阅读思维模式培养则更强调学生主体思维能力的养成。

对于阅读教学而言,培养学生阅读思维模式有如下几点突出意义:第一,使学生有效掌握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升其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第二,使学生逐步理解阅读的本质,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第三,提高学生解决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水平,辅助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模式培养的基本内容

(一)发展阅读意识等思维前提。理解文本信息是阅读思维过程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阅读需要两类基本意识的支持,即基于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识别文本中关键信息的意识,以及信息挖掘和加工意识。其中:信息识别是阅读活动中的特殊方法,即以客体化方式同化文本信息的传递过程,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本中一些关键性信息,忽略其他信息;信息挖掘和加工则是从基本语言学知识出发,经历了主观心智加工的文本理解过程,即以主体化方式顺从文本信息的信息处理过程,从而获取文本分离解读时难以发现的信息,其本质是“读者自主带入文本情境后的拟化主体”与“文本本体”间的信息同化。

(二)培养学生文本内涵思考的核心技巧。阅读文学作品不仅仅是理解文本意义,更重要的是理解创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其想要传达的思想,这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最重要的素养发展目标和应试能力培养目标。而传统阅读教学通常更强调基本文本信息提取和加工方法教育,会忽略对深层次文本内涵思考方法的培养,即便学生按照既定方法阅读也无法保证其准确理解文章内涵,问题就在于教师未能准确定位学生阅读思维的核心能力。

三、小学语文阅读模式培养的实践策略

阅读思考意识培养策略。小学生在阅读时存在两个典型状态:一是懵懂的“类朗读”式阅读,在这种阅读过程中学生未意识到需要去理解文章内涵,或者未掌握有效方法去理解文章内涵,因此阅读的对象本质上是离散化的文本;二是兴趣驱动的有思考的阅读,这种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此时阅读的对象才由离散的文本转化为完整的文章。具体到实践中,建议教师以如下两种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意识:

(一)以个性化解读展示文学之美,激发学生思考兴趣。例如在《海伦·凯勒》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体会海伦性格的同时也以非动作、性格方面的词语来解读海伦性格,小学生在无思维方法指导时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一般会将形容词、动词作为重点,比如文章中的“不舍昼夜”等关键词,而教师可以通过人物行动的结果来解读人物性格,比如“盲文被磨平”等细节。这种差异化阅读更能够展现出文学创作的巧思,通过类似的差异化、个性化解读更容易展示文学之美,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二)以多样化素材构建立体思维条件,帮助学生深入认识阅读思考的价值。培养阅读思维模式的核心就在于指导学生形成思考文章内涵的自主意识,并使其掌握关键性的思维技巧和方法,具体到实践中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培养:1、要培养学生思考文章内涵的主动意识。前文提到的阅读思考意识仍属于一种粗放化的主动思考,这种思考行为的对象可能是文章中人物,也可能是某段具体描写。而思维技巧和方法的应用是以理解文章内涵为目标的,因此教师还要在学生具备阅读思考意识后进一步培养其思考文章内涵的意识。2、细化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技巧与方法,具体应从形象和抽象思维两个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形象思维是高度适用于初学者文本阅读的思维方法,其能够帮助学生丰富和完善阅读情境,通过联想、想象来自主构建与文章描绘的景象、文章所处时代背景相似的视觉图景,从而使学生在目视文本之时仍能感受到虚拟意境的感染,通过这种思维把握文本之外的信息,从而提炼文本中隐藏的创作者意图或文本内涵,也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抽象思维是一种难度更大的阅读思维技巧。

(三)阅读思维引导与发展策略。在学生形成了基本思维意识、掌握了基本思维方法后,教师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训练并强化学生的思维习惯,这是小学生阅读能力长效化发展的根本途径。建议教师在实践中将阅读思维引导作为常态化教学手段,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大量使用以下两类阅读思维引导方式:

1.设问式的思维行动引导。设问式的思维引导更强调学生对某种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实践,即引导学生应用上文总结的具体阅读思维方法和技巧。此类以引导手段应用时需强调巧妙性和趣味性,尽量选择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能够展现文学之美的问题,使学生在训练具体思维方法的同时也对应用阅读思维模式产生更高兴趣。

2.灵活、多维、整体的思维角度引导。这一思维引导更强调学生运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思考文章内涵,从而在实践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分析和掌握某类体裁或特点的文学作品的思维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思维模式养成的重要时期,其对学生未来语文学习和语文综合素养发展都有显著的奠基意义,因此教师有必要重视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有效利用小学生思维未固化的基本优势,及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方法,这也能够帮助学生扫清未来语文学习中的诸多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