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阳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中心小学,浙江 温州 325400)
教师需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知识内容进行讲解,才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因此,如果想要使得小学科学课程有效的教学实施,这就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制约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因素,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学校要求积极营造科学氛围,学校对此做了诸多努力和宣传。然而目前小学生科学素养意识依然不强,学校与家长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意识不强。实验设备的引进,也会让小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增强。师生配合,让科学氛围更浓,科学实践活动进行得更加顺利。良好的追求科学的氛围将帮助学校树立校风,打造良好的科学氛围。学校可以配合教师布置学校环境,比如建立小型科技馆等,进行学生制作展览,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以及宣传栏等展示学生的科技作品,为学生颁发科技小能手证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加送你帮助学生进行科技实践,还能够帮助他们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师要根据自己对科学学科设计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了解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助理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求知若渴的自主学习态度,增强综合素质与能力。教师帮助学生从提升观察能力着手,让他们的科学素养能够进一步提升。提升学生观察力,将帮助他们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而在科学知识实践中游刃有余。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力与具象思维,但抽象思维较弱。而科学课程离不开理性思维的融人,因此教师要利用教具,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感受科学的魅力。比如一斤铁和一斤棉花是否一样重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这两样东西带到科学课堂上,让小学生通过观察、摸、看等方式,观察这两种物体的具体形态与重量,找到科学规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小养成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顺序,用更加细致的观察找到事物的本质。
比如,桃花与樱花的本质是什么;袋鼠为什么有口袋,它的功能是什么;羊和羊驼有哪些区别与联系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在备课过程中多搜集素材,利用新媒体资源收集相关材料制作对比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相似物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在联系过程中学会对比与分析,拥有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教师应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科学课的与众不同,让课程更加生动。学生通过积极实验,有所领悟与体会。有的学生还在实验中灵光闪现,有所创新。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耐心听他们的描述,并鼓励他们将想法付诸实践,师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促使学生畅所欲言,其科学探索实践能力再上新台阶。
小学教学阶段,兴趣对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教学效果也随之得到提升。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借助提问的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一问一答中消除学生对实验的错误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准备好清水、醋、洗洁精、食用油等,并分发给学生,鼓励学生先观察。然后,教师开始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洗洁精可溶于水吗?其他的物质呢?学生先讨论,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到实验过程中。这样更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互动阶段,学生先猜想,再实践,得出液体的溶解现象。在这期间,不管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都尽量以赏识的态度引导,随着学生的参与,他们就会慢慢朝着正确的方向积累知识。在互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也在这一阶段得到显著提升。
小学科学实验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可以将学生集中起来,让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共同探索知识的深人内涵,了解小组合作的优势。教师通过结合学生优势、基础和性格等划分不同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实验,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促进知识的内化,从而达到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磁铁能吸住什么物体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小组合作引导,通过展示材料,交流猜测结果,分组实验验证结果,汇报交流的过程,让小组成员参与到互动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全班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每一名学生都被分配了不同的任务,与同学一同协作完成实验。小组成员在共同探究中相互学习,去糙取精,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实验的各个环节。此外,科学实验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的动手能力和学习主动性不足,因此在小组中学生可以实现相互监督,相互配合,改变这一不良现状,从而提高实验引导的效率。
小组合作探究之后,教师有必要综合学生的表现和实验的结果分析,找出不良的影响因素交易调整,发现表现比较好的学生或者小组,加以表彰。教师通过科学引导,鼓励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针对性地提出实验建议,实现个性化引导,提高学生个体的素养,继而全面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科学教学的方法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内容丰富且多种多样。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要求为教学指导思想,创新科学课程内容;运用多元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增设多种教学环节,为小学生营造更加轻松、和谐的科学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