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齐
(江西省赣剧院,江西 南昌 330009)
戏曲表演艺术家在进行戏曲演绎创作的过程中,首先会在理解剧本中所提供人物形象的前提下,将剧中人物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特征进行对比、剖析,通过结合自身实际生活经历赋予人物鲜活的形象,最终形成成熟的表演形式。戏曲中的丑角作为戏曲中的一门行当,将其设计成为机灵乖巧且活泼的形象,目的是为了调节剧情节奏,活跃舞台气氛。戏曲中的丑角根据人物类别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官丑、文丑以及武丑,具体的呈现形式包括酒保、门童、差役、管家、痞子等,意在表现社会生活中小人物的幽默、滑稽、诙谐、狡黠、善良以及心酸。
丑角作为表演艺术中的一个角色种类,通常以配角或者小角色形式出现,虽然在剧情桥段发展与衔接中,丑角并不起到主要作用,也不会作为剧情内容铺设的主要手段,但其仍是剧本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常言道“无丑不成戏”,这也从侧面表明了丑角的重要性。由于在大部分剧情中,创作者几乎不会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围绕丑角进行人物形象的构建,这也导致大众对丑角形象的认识产生一定的偏差,将丑角与丑化等同起来。在大众的刻板印象中丑角在剧中只需要搞噱头、耍腔调、表演一些俗不可耐的剧情即可,表演者无需对人物形象进行过多的刻画。但相反的是丑角实际上也是一门表现美的艺术形象,是一种更加难以驾驭的艺术呈现形式,表演者对丑角的理解更需要讲究日常清理分寸,既不能极端地丑化形象,也不能过渡表演深沉,所塑造的人物特质含蓄且暴露
我国悠久的戏曲发展过程中,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创作出了很多经典的丑角形象,为广大丑角演员针对丑角人物形象素材的积累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经验:
(一)观察生活、深刻领悟,方能创造出饱满的人物形象。作为演员,如何在特定环境特定场合下创造出符合当下人物形象的细腻感情并付诸于实际表演是演员毕生所追求的目标。为了刻画出剧中人物的特征,便要求演员在结合自身生活经历的基础上领悟人物当下心理感受,这样才能使观众从社会逻辑上接受演员所创作的人物形象,从而才能对剧中所刻画的人物感同身受,感受到人物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丑角演员由于自身角色定位的原因,所饰演的人物类型多、范围广,创作过程中往往需将正面人物形象滑稽化处理,刻画出笨拙憨厚的外在表现;将反面人物正面化处理,尽量使得反面人物尽量表现出正人君子模样。
(二)丑角演员在进行人物形象创作时,不应简单的外在表面出人物滑稽幽默的形象,这样所刻画的形象层次单薄且缺乏一定的戏剧张力。丑角演员在表演喜剧滑稽人物的时候也应为角色适当添加一些严肃的、认真的特征,并且将角色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以符合正常社会生活的逻辑形式表现出来。对于丑角而言,演员演得愈加颜色,便更容易获得带有反差性、哲理性的喜剧效果;演员创作的形象愈发“一丝不苟”,便会增加人物形象的戏剧张力,戏剧效果愈发浓厚,令观众对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回味无穷。丑角演员不应该机械式地照搬生活现象,肤浅地表现形象的丑态,况且丑角演员所创造的形象并不是真的丑,而是通过滑稽表演的形式,艺术性的揭露与嘲讽实际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真正存在的仇人与丑事。
(三)善于借鉴优秀丑角前辈的创作形式,消化与吸收前辈在丑角人物形象刻画过程中的表演风格与艺术精髓,结合自身生活阅历塑造出具备浓厚个人色彩的丑角形象。临摹与观看优秀前辈的表演,对前辈的表演风格及艺术特点进行研究归纳并总结,在形象细节特征的处理上逐渐根据自身理解添加自己的表演形式,形成特有的表演风格,在丑角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继承传统经验并发扬创新个人风格。
(四)对丑角心理动作主线进行明确,合理应用丑角的绝活。为了演好丑角的角色,需要对戏剧本身的艺术风格和写意风格进行解析,正确处理再现和表现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需要对戏剧中丑角的动作进行分析,了解云手、趟马、起霸、坐轿以及走边等复杂的舞台动作。丑角演员处理需要掌握程序化的标准动作之外,还需要有自己独有的绝活。通过舞台角色的展示,丑角的角色可以更具个性,各家深入人心,为舞台增加更多的喜剧效果。丑角需要在掌握程序化的舞台动作的同时,融入个性化的绝活,为丑角人物的塑造提供更多的个性色彩。
综上所述,丑角演员在人物塑造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掌握丑角表演的内心动作艺术、外形动作技术,另一方面需要对丑角的心理状态进行揣摩,从而将外在的舞台动作更好地与丑角的心理状态进行融合,将丑角的人物形象塑造地更加有血有肉。因此,为了将丑角的人物角色塑造好,需要丑角演员具备高超的艺术修养,需要在不断地表演和舞台实践中继承并创新,避免卖弄技巧,最终将丑角的人物刻画地更加栩栩如生,继而塑造出经典的丑角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