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的高中化学教学浅议

2020-12-07 18:25:43果海尔妮萨尼亚孜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果海尔妮萨·尼亚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第四高级中学,新疆 拜城 842300)

教材与教师是传统课堂的主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并根据高考相关要求死记硬背各知识点,使高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脱离严重,导致学生难以充分认识到生活与化学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教师通过生活角度开展化学教学,以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将实践和学习融合在一起,能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主动学习高中化学知识,提升其观察生活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的生活技能与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下面就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探讨。

一、情境教学生活化

效率是教学行为的试金石,只有确保所营造的环境愉悦轻松,学生就会心无旁骛地努力学习,教学才会高效,而最有效、最直接的教学措施就是应用情境教学模式。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互相之间都是存在关联的,并且与实际生活存在紧密联系。化学学科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涉及的知识面极为广泛,且实验现象很多,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做好教材的准备工作,结合学生当前的生活经验,深度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生活化元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具体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借助日常生活实际构建教学情境,例如社会热点、新闻等;第二,就所教学的课文内容,为学生讲解相关的化学发展史,通过此形式调动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合理应用化学实验构建相应的情境;第四,以多媒体设备直观、鲜明地向学生展示实验现象。以建立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形式,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所存在的化学知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认为化学学习极为枯燥乏味的错误观点。

例如《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学习。本章节主要培养学生在平时使用频率较高的分类方式,使得其逐渐掌握分类有机化合物的能力。实际教学时,可以采取多媒体、投影与动画等多种措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有机化合物自身的结构和分子模型,明确其实际结构情况。进行教学时,可应用此方式完成导入工作:“同学们,你们应该知道,有机化合物被简称为有机物,最初,其范畴局限于有生机的物质,例如蛋白质、油脂以及糖类等,这些物质都是从植物和动物体内获得,直到1928 年,由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通过加热无机化合物,可以获得尿素,可见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并非很小的范围,因此我们下面需要对有机物的实际分类做个简单的了解。”随后,教师使用相关设备将预先准备好的课件播放出来。借助多媒体设备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随后在教学总结环节继续为学生播放维勒所做实验的视频,以此作为本堂课的总结。

二、课堂对话生活化

师生在教学中体现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交往关系,该关系需要以动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展开和实现,“多项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内在主要逻辑形式,因此交流互动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要做好的工作,每当教师向学生讲授一种新的化学情境现象,就会发现有很多学生对此持怀疑态度,对于学生的想法,教师要通过鼓励引导其主动表达,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当尽可能援引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实例,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深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印象。

例如在学习《原子结构》相关知识点时,由于该章节知识点过于抽象,且存在大量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记忆,导致学生对于该章节的学习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畏惧心理。本章节是结合学生过去所学习的原子结构理论知识,以能量最低和构造原理作为切入点,向学生介绍原子光谱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同时还描述电子轨道与电子云相对抽象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基于原子结构知识为学生介绍了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率等。由于此类知识与初中化学之间存在巨大区别,学生对于此方面概念较为陌生,因此会在此方面存在诸多学习疑问,作为教师必须要保持足够耐心,为学生详细讲解。比如部分学生对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结构不甚了解,教师可以应用生活中常见的乒乓球作为例子进行讲解,将乒乓球作为原子,将吸附在其外面的泡沫球作为核外电子,通过此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该知识点。

三、实践活动生活化

实践作为确定真理可靠性的唯一标准,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还可以让学生在化学方面的实践应用能力显著提升,确保扎实掌握化学知识。所以教师需要为学生预留一定的实践应用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应用,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拓展延伸知识面,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今年年初的疫情,教师可以通过此导入氯气的消毒杀菌功能,并安排学生在课后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写一篇关于市面上常见杀菌消毒剂的调查报告,总结归纳消毒剂的具体作用原理,让学生真正将化学学习与实践生活相关联。

总之,在实际教学时,化学教师要为学生构建能够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的化学课堂,让学生可以更为深入、牢固地掌握化学相关知识,深刻体会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化学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