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国武
(库车市第三中学,新疆 库车 842000)
相对高中英语,初中阶段的难度更为适中,普遍都是长短适中的短文,相对于高中英语的超难文章,初中英语课文一般都是由几个主题明确的段落组成文章,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将文章各段落的主题及互相间存在的联系明确体现出来。
优秀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还必须具备高可复制性,才能够更好地推广。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盲目重视短语和单词的背诵,忽略把握文章整体。此外,尽管顺利背诵和默写全文,但过分关注文章整体性,不愿舍弃细枝末节,对于课堂整体的教学层次提升产生阻碍。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此极端行为的出现,通过构建的知识点与知识结构框架,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英语相关知识。
应试教育导致初中生的思维模式相对固化,思维形式的单向性严重阻碍学生思维空间的延伸与拓展,使用思维导图能够以学生目前的层次为基础,将教材的中心点提炼出来,并将其转换为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更快、更深入地理解。凭借思维导图的引导作用,可以充分地表达自身的观点,以点带面的形式,借助图片快速梳理文章脉络,并在脑中形成英语的整体知识组织体系。新掌握的知识能够有效弥补现有知识架构的空白之处,确保其更为完整,能够有效提升英语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思维导图应当被应用在初中英语教学的所有步骤中,其作为一种时效性措施,由教师开发,由学生负责后期绘制,共同将其打造为优秀的学习工具,达到强化学生语言技能的目的。在课堂的导入步骤上,凭借思维导图可以体现本堂课整体思路的设计流程图,让多媒体设备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学习关键之处,可以更加主动、针对性地学习某一模块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课文《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时,本文主要讲解的是环境问题,其结构脉络与文本知识都相对复杂,教师必须让学生及时明确学习的关键点,可以借助之前制作的教学设计流程图,让学生快速明确本堂课的知识点,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各层面的话题针对性学习,更快、更好地掌握课时知识与相关技能。
文本探究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更深,可以侧重强化学生在思维导图方面的绘制能力,通过一遍遍地阅读,逐渐掌握文本脉络,了解文章主题与表达的情感。例如,在就某篇文章阅读教学时,可以就其中“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s?”模块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获取、分析和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与意识方面得以提高,应用思维导图,让学生的阅读探究思路得以拓展。在进行文章初读时,要求学生主要了解文本内容涉及的层面,在第二次和第三次阅读时,则要求学生归纳总结不同层面的信息,并进行概括。如其中的二级框架结构的四个层面,分别对应学生在初读环节总结,在此环节,文章的行文顺序及主要的内容都可以被学生感知,三级框架结构的内容则需要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确定其中的重点信息,总结概括各层面的大致内容。以此形式绘制的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显著提升,并使得学生在概括基本语言技能方面的能力深度强化。让学生通过阅读快速了解文章框架内容,提升阅读效率。
此环节是英语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和吸收大量语言知识、获得情感认知和理解后,需要对其进行实践应用,才能够将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与技能。输出教学环节涵盖英语口语和英语写作两方面,任一面都依赖教师使用思维导图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多形式语言表达过程中保持顺畅的思路,明确相关的顺序与结构,达到提升学生语言应用技巧的目的。例如课文《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通过略读后可以了解本文是关于家长与青少年沟通存在问题的,为了让学生在此主题方面的理解更为深刻,可以该主题为中心,设置相关的输出型探究项目,主要以文章写作与口语交际形式开展,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将自己的多形式语言表达思路体现出来,思维导图从上到下是学生围绕口语训练和文本写作话题,就多形式语言输出所安排的顺序,如此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脉络,使得上下级之间的逻辑性更强,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在口语交流及写作探究中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形式体现输出结果,协助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升语言综合能力。
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应当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将其与英语学习深度融合,促进英语教学,成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助手。重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基于思维导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材教学内容,合理地优化设计,创新改革英语课堂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