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

2020-12-07 18:25:43胡聪明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胡聪明

(重庆市开州区实验中学,重庆 405400)

物理教学的知识难度是根据学生的年级增长而不断提高的,对于教师来说,不同的知识点的教学需要应用的措施不同,需要考虑到的因素也不相同。因此,分层教育不仅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区分,对于教学的内容结构上同样可以进行区分,目的在于能够便于教师的教学组织,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有目标的进行学习,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逐渐加强难度去进行学习。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分层教学的应用在各个学科中的使用也十分频繁,运用十分广泛。

一、题型难度分层

教师在进行试卷编纂的时候常常会根据把题型的难度进行划分,按照相应题型的难度去进行划分。如,试卷前几题一般较为简单,起到使大家放松心态、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之后慢慢增加难度帮助学生进行注意力的集中,难度较高的题目一般出现在试卷的最后,以此来考察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能力水平。这样的人性化策略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易于学生更好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三定律的时候,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了十道难度适中的应用题,第一题是概念题,学生只要通过简单的公式代入就能够轻松解决问题,所以接近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够正确解答,剩下的九题分别按照三题一层次的方式来进行难度的划分,而根据最终的结果显示学生的成绩和他们的学习能力相似。教师根据这次的测评结合他们平时的表现将学生进行划分,并且组成了互助学习小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总体的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能力。之后,教师还通过针对性辅导的方式利用课余的时间来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提升成绩。

二、教学分层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在实际讲解知识的时候不能够做到兼顾所有的学生,所以实际的教学效果只能够在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身上表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但是很难对课本中的知识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升华。分层教学的优点就在于能够很好解决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所存在的漏洞,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去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有效避免教学时间的过度浪费,能够做到最大程度上的优化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进行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对于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了分批教学,提出的题目的难度也相继的提高。首先,教师针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出的问题是:设用雪撬运木料的总重为4.9x105N,冰道为水平,一匹马拉雪撬匀速前进的水平拉力为980N,要求:求解冰道及雪撬摩擦因数。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提出的问题则是:假设冬季滑雪运动员沿着倾斜角为θ 的滑道呈匀速下滑,求解运动员与滑道间的摩擦因数。教师先后提出的问题不同,但是所学知识点是相同的,只是在难度程度上是不同的,这样能够帮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有效的学习这一章节的知识,同时符合他们的难度系数。

三、评价分层

在高中这一特殊的学习阶段,学生们都被高考这一座大山压得透不过气来,而教师也通常会选择性进行教学,从而忽略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这样的态度极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对于自己的进步感受不到来自教师的鼓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信心缺乏,得不到教师的指导,从而陷入恶性的学习氛围中去。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需要承担起作为教师的职责,秉承着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态度去进行教学。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只要学生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在成绩上取得了进步,教师就需要及时的鼓励,帮助学生更好进行学习。

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个一直成绩都停留在及格边缘的学生,我经过观察发现他平时听课时的注意力较为分散,对于基础的知识的掌握也比较差。对于这样的现象我在放学后将他叫到办公室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聊天,通过这次的对话我了解到他对自己学习的不自信,此外,他的基础薄弱在学习时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他总是在努力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放弃,从而一直没有获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在这之后,我开始格外的注意他。在之后的教学中我放慢了教学的步骤、组织了互助小组,及时给予他鼓励,常常找他谈心,以此来帮助他建立学习自信。经过一个月的监督和观察,在最近的考试中连同他在内的几名学生的物理成绩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总结:分层教学的教学理念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更加高效,能够最大程度上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样,在物理这个以理科见长的学科来说,能够做到有目的、有层次的进行学习是每一个教师需要考虑到的因素,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才能够有效掌握大多数的知识,最大程度上避免细节知识的遗漏和缺失,帮助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