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有效路径研究

2020-12-07 18:25:43张静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张静

(重庆市丰都县重庆地税希望小学校,重庆 丰都 408227)

引言

在教育事业不断改革下,教育教学工作也逐渐实施个性化教育,主张尊重学生本心,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小学美术具有较强创造性与灵活性[1],在培养学生个性工作中具有重要且独特的作用,也是开展相关培养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如今已有诸多教师以美术教学为媒介进行学生个性的培养工作,因此,如何小学阶段美术教学中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路径实施学生个性培养工作已成为当前诸多教师工作重点之一。

一、小学美术在培养学生个性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美术天分

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阶段美术学科教学内容具有较强创造性,其专业知识相对灵活,对学生要求相对较少,相对而言更有助于培养学生个性。一般而言,小学阶段学生所进行的第一堂美术课为绘画基础课,主要目的为初步锻炼学生色彩应用与简易绘画能力。学生在简笔画创作或为不同图形填色时,无需遵守过多繁琐要求与规则,可按照其自身想象与意愿进行灵活创作。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被有效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被充分激发,能有效落实培养工作,初步形成一定个性。

(二)有助于在小学阶段落实现代化教育教学工作

自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推进以来,我国大力提倡促进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理念。其中,培养学生个性,发扬学生优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重要工作内容。当前,各阶段、各学科教师已逐渐调整自身教学模式与内容以满足现代化教育需要[2]。小学美术主张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中,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遵从自身意愿进行美术创作。在此情况下,学生意愿与想法被充分认可,将会在后续工作中勇于创新,实现全面发展。当学生养成自身特有个性后,现代化教育目标将实现,从而充分证明其教育教学工作被有效落实。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的有效路径分析

(一)充分应用生活教具,激发学生创造能力

在以小学美术教学为媒介培养个性化工作中,合理的教具可起到重要辅助作用。以湘教版小学美术中“花花绿绿的糖纸[3]”一课为例,教师可通过设计科学教学过程充分培养学生个性。在上课之前,教师可让学生提前收集不同类型、不同颜色的糖纸,并让学生带到课堂上与其他学生分享,从中选择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糖纸进行介绍。之后,教师发言“同学们带来的糖纸都非常漂亮,那么我们能不能为自己或好朋友设计一张糖纸作为礼物呢?”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白纸进行裁剪,让学生对白纸进行涂色;或是利用彩纸进行裁剪,剪出学生自己喜欢的糖纸形状。在此情况下,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将被充分激发,其个人意愿被充分肯定,能达到培养学生个性的目标。

(二)设计亲子美术活动,发挥家长作用

小学美术中包含诸多操作性较轻的教学内容,将此部分内容作为亲子活动主题,让家长充分参与学生个性培养工作中能进一步实现工作目标。例如,在进行湘教版小学美术“盘泥条”教学工作中,教师可在学校允许支持下开展“泥塑手工亲子活动”,在取得家长认可后让学生与家长一同参与该活动中,共同制作泥塑手工,并在最后由学生讲解该作品创作灵感。通过这一活动,家长能对学生学生个性与特点有更为充分的了解,从而进一步体会学生想法,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当学生个性被家长认可后,其后续学习与发展将会得到家长支持,学校也可通过这一途径进一步了解学生特点,为其提供有效帮助。

(三)加强美术应用能力锻炼,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个性

与小学阶段其他学科相比,美术学科实践性相对较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相对较高,因此,可以利用美术实践机会培养学生个性。以湘教版小学美术“教室一角”为例,在进行此课程的教学工作时,美术教师可在与班主任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对班级内某一角落进行集体布置。例如,装饰一个图书角、卫生角等。教师应提前让学生准备相关材料,例如彩纸、彩色拉花,同时学生可以选择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喜欢的,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读物放在图书角中,或由学校统一按学生意愿购买。在布置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会进行充分交流,同时集思广益,以具体实践发挥学生个性思维,落实其个性培养工作。

总结

通过上述内容可得出,在培养学生个性相关工作中,小学美术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落实相关培养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学校以及家长都应充分意识到这一工作重要性,以培养学生个性为前提,开展各项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同时,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秉承现代化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专业帮助,从而进一步落实现代化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