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兴趣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程建设策略

2020-12-07 18:25:43王倩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王倩

(中卫市第十二小学,宁夏 中卫 755000)

前言: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非常多,其中最直观的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自制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兴趣的影响更是非常显著。对此数学教师一定要表现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高度重视,使学生能够形成好奇心,在合适的氛围和环境中,主动探索知识,享受知识学习的乐趣。

一、打造良好课堂氛围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活动是知识获取的重要过程。小学数学教育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标的组织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掌握技能,帮助学生获得全面成长与发展。数学教学的首要事情就是创建良好氛围[1]。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下理解知识,改善原本枯燥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表现出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学生此时就会活跃思维,表现出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使用幽默语言能够让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在师生交流中,学生就可以表现出学习自信心。在良好氛围中,教师尊重每一名学生。鼓励与组织学生在动脑、动手中交流、讨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打造自由、宽松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自主探索、自主思考问题。

二、生活化数学知识

数学本身是一门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科,本质是非常有趣的。但是为了系统化教育,人们将灵动的知识变成一个又一个枯燥的定理和概念,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热情。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表现出学习主动性,教师就需要使用生活化教学方式。用生活化体验帮助学生明白与理解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联[2]。这样学生就能够意识到数学和生活具有紧密联系,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知识。比如学习乘法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情境:某个班级在野炊的时候,决定买一些烤肠和矿泉水。预期设计的是每个人3 根烤肠和2 瓶矿泉水,如果班级有43 名学生和一名老师,请问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根烤肠、多少瓶矿泉水。此时学生就会展开积极的讨论。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明白了学习数学知识对于生活问题的处理有很大帮助,现实意义显著。

三、激发学生好奇心

为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教师首要做的事情就是利用学生好奇心,让学生明白数学十分神奇。在把握学生好奇心以后,教师就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热情、求知欲望[3]。教师需要使用问题引导、鼓励帮助以及设置悬疑的方法使学生表现出求知热情、探索热情。在该过程中激发灵感、创新思路。学生此时进入学习状态,灵活动脑思考问题。如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列出1、10、100 三组数字,随后提问学生,大家看这些数字有什么关联性。此时学生纷纷发言,学生有的说:越来越大。有的学生说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活跃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讨论,随后教师提问,如果我们反着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时候,学生就会产生疑惑,应当怎么反着来呢。此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0.1、0.01、0.001.随后教师在中间写一个0,也就是0.001、0.01、0、1、0、1、10、100。学生看到这个场景以后,表现出浓厚的研究兴趣,纷纷参与其中,能够获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趣味情境活跃思维

小学阶段学生有着很天真的想法和思想,教师此时需要创设活泼氛围与童话情景,让学生主动分析问题,探索知识。此时学生进入课堂当中,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如学习《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中展示图片,一群小兔子站在一条直线,这时候直线前面出现了一个萝卜。教师让小兔子去抢夺萝卜,假如这些兔子速度一样,问哪个小兔子能够抢到。这时候学生纷纷说最前面的兔子能够抢到萝卜。此时教师给出全新的问题:怎么才能够让三个小兔子用绝对公平的方法抢夺萝卜。有的学生说站在同一条直线,但此时有学生表示,即便是一条直线,也会跟萝卜距离不一样。这时候教师给出提示,可以用圆的方法。兔子围成一个圆,萝卜放在正中央就能够体现公平。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个概念和道理,教师可以借助工具,带领学生在操场画出一个大圆,随后让学生站在圆上,教师将指示物放在圆心,随后让学生用尺测量自己到指示物的距离。此时学生神奇的发现所有人和指示物的距离都一样,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不仅投入了学习过程,同时也了解了数学知识的魅力。

结语:小学数学教育需要重视学生兴趣启发,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使用魅力和意义。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切入,使学生表现出学习主动性、好奇心。打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用生活化课堂,激发学生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