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引导学生对歌唱材料发生兴趣

2020-12-07 18:25:43刘猛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刘猛

(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笔者是一名声乐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美声的热爱有些牵强,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没有真正领悟美声唱法的内涵而不喜欢美声唱法。认为美声唱法有些假作,跟自己的生活距离较大,平时宁愿听流行歌曲也不愿意听歌剧。调查结果显示,喜欢欣赏美声歌曲与西洋歌剧的人群范围很小,喜欢听中国民歌为部分年龄偏大的人群,而大部分人则喜欢听欧美流行金曲与百老汇音乐剧。调查还发现,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外语语种是英语,而古典美声唱法的歌唱材料大多为意大利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等,除了发音之外,笔者还觉得与之相应的文化知识结构方面产生了一些困难。

一、音乐剧欣赏可以引发对学习美声的兴趣

《声入人心》是由湖南卫视制作的原创形态声乐演唱节目,节目由舞台公演和真人秀两部分组成,由三位出品人对36 位演唱成员陪伴成长,最终选出6 名演唱者成功成为首席,深受广大青年喜爱的阿云嘎、郑云龙属于音乐剧演员,他们的演唱汲取了美声唱法的圆润、丰满和通俗唱法的自然化、生活化的个性色彩和表演风格,形成了音乐剧独特的演唱特征。也就是说音乐剧的演唱是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结合体。让学生欣赏一下这样的节目,也会有所收获,对专业演唱产生兴趣。

“音乐剧作为20 世纪的一种文化现象,早已经从其早期那种肤浅、庸俗的文化快餐窠臼中跳脱出来,承载着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在最本真的意义上实现了寓教于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欣赏情趣的不断变化,我们的声乐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也应该相应的做些调整,顺势把学生喜爱的音乐剧作为教学材料引进我们的教学课堂。出于音乐剧与歌剧无法割舍的关系考量,音乐剧的唱法有着对美声唱法支持的大量的参考和借鉴,音乐剧唱法的发声技巧练习,基本都以美声唱法为基础。在教学中,通过美声与通俗、民族等唱法的区别,增强对美声科学唱法的领悟:正因为歌剧与音乐剧这种无法割舍的联系。所以,在音乐剧演唱上,也有这对美声唱法大量的参考与借鉴。音乐剧唱法的声音概念和一些发声技巧练习,基本上都以美声唱法为基础。因为,音乐剧唱法用美声的练声方法打基础,可谓是收获多多。1.可以获得较好的气息支持,使声音丰满有力度。2.能适当提高共鸣位置和各共鸣腔体的协调,保持声音的稳定和声区的连贯统一。3.口腔基本保持竖且圆的状态,可以使腔体充分打开,以免咬字破坏声音的连贯性,吐字、发音过扁、过窄等问题。4.增加胸腹部肌群和咽喉部肌群的力量和弹性,增强呼吸肌群对气息和声音的控制能力。5.能更好的保护声带。

那么怎么才能引导学生喜爱美声唱法呢?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这句话揭示了学习最本质的动力是人们对事物知识的渴求发生兴趣。莎拉布莱曼的演唱使过去只听通俗流行歌曲的听众开始关注美声唱法,她演唱的歌曲听起来奔放、豪迈、洋气大方。音乐剧中女高音的演唱既有着西洋美声唱法的高贵典雅,又有通俗唱法的奔放自由、无拘无束、落落大方。莎拉布莱曼将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完美结合,既有科学的一面,又有可借鉴的现实意义。从而触动了演唱者及听众对美声歌曲的听觉兴趣。因此,无论是从学习声乐还是欣赏声乐的角度,作为声乐教师都应该把握住具体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欣赏、分析歌唱家是如何把握歌唱技巧的,欣赏莎拉布莱曼是如何运用美声唱法的头声演唱而轻松找到空旷、柔美、柔中带刚的音色特点的。

二、通过艺术歌曲的材料追求美声

大多数声乐教师坚持认为,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西洋美声唱法是最科学的,比较符合人的生理特点,适合嗓音机能的深层挖掘,应该坚决地继承和发展,想方设法使其洋为中用。让学生多接触欣赏艺术歌曲,尤其是中国的艺术歌曲是个有效的办法。

艺术歌曲是音乐史上一种特定的音乐体裁,是一种不同于民歌的歌曲,它是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从艺术歌曲的发展过程了解到,艺术歌曲的发展离不开声乐艺术的演变和不断地“美声”追求。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在西方音乐史上,舒伯特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具有奠基性和经典型地位,创作了大量如《野玫瑰》《鳟鱼》《春思》《魔王》等作品广为传唱。

艺术歌曲在我国一向被认为是严肃音乐(高雅音乐),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我国乐坊产生了不少的艺术歌曲,它们又是全国各大院校培养音乐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其中,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批作品尤为优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较高的艺术水准。而到了八十年代的诗化程度、音乐的艺术风格和技巧的运用都有了更明显的提高和突破。艺术歌曲成了流动的诗篇,旋律充满了诗的韵味和美感,光未然的长诗《黄河吟》使冼星海创作出震撼人心的《黄河大合唱》;传唱了千百年的《阳关三叠》把“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蕴含的难舍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教我如何不想他》中,“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他。”歌曲通过对春、夏、秋、冬各种自然景物赋予诗情画意的描写,表现了对纯真爱情的歌颂,使刘半农的韵节谐美的原诗,更增添了光彩。因此,艺术歌曲的演唱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与艺术修养。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艺术歌曲空前繁荣,新时期的作曲家郑秋爽、施光南、尚德义、谷建芬等创作的《我爱你中国》《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我像雪花天上来》等艺术歌曲深受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这些歌曲之所以具有高品位,完全不同于原始民歌,就是因为它们都在追求美声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