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稿授课在“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策略

2020-12-07 18:25:43季旭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季旭

(贵州省湄潭县茶城小学,贵州 湄潭 564100)

导学稿是以学生的自主、合作为学习方式,以教师的点拨引导为方法,把教学内容问题化、问题内容活动化的师生共用文本。导学稿的应用是“先学后教”中“先学”的重要的环节之一。

一、导学稿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先学后教”的特点是教学目标明确、详细,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方向感,使师生在活动中都有紧张感,在任务结束时有释放感,避免目标不明确造成的混乱和随意性。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包括全班目标和每个小环节的目标。(2)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要体现出来。(3)预置和生成的目标需要灵活处理。

(二)独立性原则

1.目的:让学生对自己要有责任心。2.表现:阅读和思考。3.要求: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波利亚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而学生想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思想应该在学生脑海中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

(三)针对性原则

首先,在教学的起点上,要根据学生的问题和学习水平进行教学,认真开展学前研究。其次,在教学知识方面,针对学生的疑惑、困难和错误。学生犯什么错误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再次,在扩大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新问题进行教学。我们应该知道如何给每个学生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和机会,让他们成为学习和成长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学习和成长的“执行者”。

(四)反馈性原则

反馈的好处:反馈使教学活动在特定目标的指导下具有灵活性和灵活性。反馈要及时,既能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及时检查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弥补缺失。

(五)全体性原则

想方设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对每一个学生都负责:好学生鼓励要积极参与,中差生更要注意创造能够鼓励和展现他们才能的机会,让他们自信自己一样也能做的好。

二、导学稿授课在“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课堂上的“点拨”能力

由于学生在课前在导学稿的指导下先行进行了预习,教师也已经在课前对学生的导学稿进行了批阅,因此预知学生将会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将会遇到的难点、重点以及转折点有目的性的进行引导和点拨。这种引导和点拨非常具有针对性,对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效果明显。

(二)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导学稿”的顺利、有效实施离不开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需要在课前独自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交流合作学习。①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小组成员搭配的好、中、差比例要均衡。每一组设组长一名,即学习领袖。②组内建立“帮扶配对”和“同质竞争”制度。所谓“帮扶配对”即建立“兵教兵,兵帮兵”的制度。明确责任,教师进行方法指导。所谓“同质竞争”,即在同一小组内,力量均衡的两个人要进行学习、帮扶等方面的竞争。③建立小组评价捆绑制度。要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必须对小组学习进行捆绑评价。任课教师对小组活动情况定期进行总结评价,表扬优胜小组,给予获胜小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最终会克服他的自我中心阶段,他人就不会再是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④建立小组长会议制度,按要求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教师及时听取各组汇报,对小组长的工作方法、方式进行指导。

(三)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素养。

部分老师经常有这种误判,认为学生只能在自己的指导下才能学好,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一直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对于学生的教育非常不利。之所以造成这种误判,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老师没有很好地研究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大脑发育规律以及心智成长规律等。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自己思考和探究,更喜欢与同学交流和辩论。老师应当充分尊重小学生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于小学生的好奇与质疑给予满足,收获的必将是满满的惊喜。因此小学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经验,加强团队合作,在学科带头人的引导下作好导学稿的设计、组织和引导,不断提升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导学稿的推行,给学生预习提供了一条拐杖,使预习作业具体化、显性化。同时导学稿也成为学生课堂研讨的媒介,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学生数学预习能力逐步提高,教师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注重学生“会学知识”,同时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