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
(中山市东升镇东升初级中学,广东 中山 528414)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科老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把课本知识用多媒体播放出来,通过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结合目前在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要用相应的方式进行解决。例如小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视频,记录在超市购买零食的各种视频,例如小明逛超市购买了一袋儿四块钱的薯片,一袋五块钱的果冻和十块钱的鸭梨。在结账时,小明需要花费多少钱?给学生提出问题,让自己计算。通过多媒体的播放,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应对能力[1]。这样的做法能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加快学习的步伐,在教育中实现数学教育和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培养。
知识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更加贴近生活,但又反作用于生活,所以老师在对于学生进行数学课程教学时,要将生活中具体实例与所学的数学知识两者结合起来,这样更方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方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得到实际的应用。所以老师要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思维,对症下药,面对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针对个别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耐心辅导,对所有知识结构要进行强化。在上课过程中,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互相帮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加强学习兴趣,加快整个教学氛围,提高教学的效率。
要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既丰富了教材,又保证了老师创造生活情景时的基础素材,老师在平时备课期间要多留心一些材料,通过这些素材的整合多年的积累,将其整理出一套完善的情景素材。让课堂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通过素材的筛选整合,选择出现阶段最适宜学生使用的材料,这样既提高了整个学习效率,让学生能更轻松的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完全服务于课堂。比如在讲三角形的概念时,可以引用大禹治水这个历史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将三角形的概念讲解更加清晰,对于这个设计老师提出问题,例如在生活中大家常见的有哪些建筑物是使用了三角形这一概念,将问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更好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生的发散思维是从多角度来考虑的,不能按照以往的想法对其进行思考,比如针对一题多解,要善用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答应用数学题时,告诉学生要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最后在和同学探讨各种解题方法,用方程法、归纳法、列举法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表述,其实对于题目,知识点的考察思路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要求学生面对知识,解题答案要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进行解读,应变能力更强,更有利于提高创新思维。
在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归纳,对所有的重点知识要标识出来。换句话说不管是对于思维的培养,还是对于教学理念的改变,都要依据这一基础进行归纳总结,以此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印象,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不是凭空想象的,它的产生需要多年教学的经验[2]。老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动态,面对工作要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归纳,这样学习会更加完善,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也更加强烈,这样对于思维建设的强度也会增加,所以面对创造性思维不断加强,从而提升学生整合归纳数学知识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是正常的,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整个探索知识的立足点,正因为存在问题,所以才有了对知识探索的欲望。所以在初中数学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对于已经存在的问题老师要在辅助的过程中对于提出问题给予表扬和夸奖。比如在讲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比较时,用证明方式能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创造想象,有部分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是否做底边两条腰线上的两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疑问,这样才能更好学习数学知识,所以在数学学习中要勇于提出疑问,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和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培养过程中,老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培养学生思维出发,其次就是把数学生活化,通过老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提高。做定期的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对初中数学教育和学生创造性思维,要用最快捷的方式进行培养。受到传统教育的部分影响,导致了老师学生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提升,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于一身的新时代人才,这就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进步,所以老师在对于初中生进行数学知识讲述的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独立的思考,以及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疑难点来探究数学知识,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