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 王阿娜
(辽宁省大桥市高级中学,辽宁 大桥 115100)
高三教师任务群的设置最先呈现给学生的是导学案,而导学案又将这一节课定了格调,这样在高三复习中导学案的设置就尤为重要,团队如狼,作为老教师、备课组长,我带领我的团队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精心设置课堂中的每个任务,引领学生科学备考。
在高三导学案设置中我们设置螺旋式任务,如在每章之前设置任务:研读考纲与教材,归纳这一章的基础知识,课前汇报,教师验收、补充;在每节前设置任务,再读教材,从教材的例题、习题中挑选”美”题,说明”美”的原因,通过这样任务的布置,让学生认真研读教材,认真作教材的例题习题,在”美”题的原因说明中,有的学生把教材与考纲综合,有的学生把教材与高考题综合,有的学生把教材的习题做各种变型,学生选的题真的很漂亮,这样任务群的设置,帮助养成复习的习惯,形成科学的复习方法。
导学案任务设置的质量直接影响复习的高度,因此导学案每个问题的提出,每道例题、练习题的设置都是组内多次讨论的结果,如概率统计中对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的区别理解上,用哪道例题,怎么变型,语言怎么设计能将二项分布变成超几何分布,能将超几何分布变成二项分布,通过这样研究过程,促使年轻教师飞速成长,学生在完成导学案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每节课都有新的收获。
无论多么精心研制的导学案,都会有不完美处,所以我们采用一课三研制,研在课前,研在课中,研在课后,螺旋式研制导学案,课前导学案确定之后,每个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体会,下课回办公室及时沟通交流,把自己的感受,学生的问题及处理的技巧及时沟通,没讲课的老师可以及时借鉴,课后下次集备时,最先把讲完的导学案稍作讨论和修改,形成资料,以备下届使用。同时布置任务,让学生找出导学案设置不完美之处,如何改善,通过这样任务的布置,集思广益,优化了导学案的设置,做到了老师让位,学生到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开放性问题,在数学界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由于条件不一定充分,结论不一定唯一,方法、策略更不确定,这种多维的开放性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培养学生多维能力绝佳途径,而我们国家对于开放性问题的设置起步比较晚,而教学又是一门艺术,需要“布白”之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课堂实际情况,在教学各环节中,适当布置一些开放性任务,适当留给学生一定空白时间,让学生归纳、思考、讨论,诱发学生的思维引爆,培养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创建高效课堂。
导数大题作为高考的压轴题,难度大,得分率非常低,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二轮复习时,为突破这一难点,我打破常规的老师布置习题,学生完成习题的方法,将学生进行分组,设置开放性任务:归纳任意性、存在性问题的处理方法、归纳x1x2问题的处理方法、归纳方程根的问题处理方法、归纳切线问题处理方法、归纳函数值正负特殊的取法的方法。这样5 个开放性任务几乎包容了导数所有题型,学生完成的过程中,能主动研究教材、笔记、练习册,主动复习一轮复习的导学案,能主动借助于网络摄入知识,开阔视野,学生小组在完成的过程中,形成合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归纳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课堂进行汇报,在比较的汇报中,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新性的提升,这样的过程,大部分同学对导数大题有较深刻的认识,更加清晰什么题型,用什么方法,哪有陷阱,如何避免掉进陷阱,而每一组汇报都是非常漂亮的小论文。
高三复习离不开考试,我大考后在班级布置开放性任务:进行说卷比赛,将班级学生分成四组,试卷分析课--改为说卷比赛,在三轮复习时,安排一节对近三年高考试题说卷比赛,在比赛中学生说出了试题的优点与缺点,以及原因,说出了本组有问题的习题讨论后的正确解法,与最优解法,说出了有些习题的变式,说出了考试题与教材、考纲的关系。这样改版后的试卷分析课真实、厚重,充满活力,具有研究性,更具有创新性。三轮复习时,我分章节布置研究考纲、教材任务,每节课课前完成心得汇报;布置整理最有借鉴作用的错题任务;5 月中旬布置任务:命一套高考题等;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更加重视考纲、教材、考试说明,也会揣摩出题本意,更加清晰自己问题所在,培养了学生思维深刻性。
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在高三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导学案具体任务群的驱动教学,更加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利用“布白”之美,在开放与半开放任务群的驱动下,更好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体现学生在高三复习中的创新性与深刻性,作为高三老师教的不只是知识,更是学生学习方法,提升的不只是高考的成绩,更是个人的核心素养,对教师这种引领作用的研究永远在路上,我愿做一个终身的拓路者、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