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措施

2020-12-07 18:25:43张聪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张聪

(大兴安岭地区图书馆,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00)

引言

图书馆学、情报学及档案学具有同根性的特征,即三者均为研究文献信息管理、影响文献信息传播因素、消除文献信息传播障碍、挖掘文献信息运用方式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方法等极为相似,因此,集成并融合图书、情报、档案资源有坚实的学术及理论基础。同时,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整合、流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数据及信息已经成为各行业及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有效降低信息资源获取成本、丰富信息资源传播渠道、提高信息资源的服务能力。由此可见,实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既具有可行性,又能顺应社会发展形势。但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机构及部门整合是实现三者一体化管理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图书、情报、档案三者在利益、需求等方面的异质性,单纯依靠机构及部门的整合会出现统而不一、业务分立的现象,使三者“貌合神离”,没有从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层面实现一体化管理。为此,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图书、情报、档案的同根性;另一方面要认识到三者的异质性,在保留三者个性化的基础上求同存异。

一、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一)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内涵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是指基于三者功能的契合点以及内在关系,运用远程存取、网络互连、分布式收藏、资源共享等策略突破三者之间的壁垒,打破三者“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局面,整合三者信息、信息标准、信息相关工作人员、信息设备设施与技术等信息获取、传播、利用相关要素,对三者进行系统化、统一化、一体化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有助于构建完善、全面的信息网络,继而为社会各界提供集成式、多维式、一体式信息服务。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并不是简单地将图书馆、情报部门、档案馆整合并转化为一个信息服务部门,而是要在深刻把握三者同根性及异质性的基础上求同存异,继而全面满足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需求。

(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践行资源共建与共享理论,广泛整合社会各界需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需要的、行业发展需要的、国民素质提升需要的信息资源,继而满足社会的多元化信息需求;二是降低信息资源建设的成本。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图书馆、情报机构及档案馆的资源优势,使三者优势互补,共同建立信息网络,有效降低信息资源建设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资金成本;三是有助于信息机构实现现代化发展与变革。信息只有服务于社会才有其价值,同理,信息机构只有不断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及效率才能扩大社会效益。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采用了高效化、集约化管理理念与手段,能够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以充分发挥三者的服务功能。

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

(一)图书情报档案的同根性为三者一体化管理提供条件

图书情报档案的同根性体现在五个方面:图书馆学、情报学以及档案学同属于信息科学范畴;图书馆、情报学及档案学具有相同的知识、科学、社会、服务等属性;三者同具有收集知识信息、存储知识信息、提供知识信息的职能;三者基本管理方式,如管理工作的程序、管理手段等相近;三者有共用的物质载体,如纸质载体、胶片载体、数字化载体等。图书、情报、档案的同根性决定三者支撑技术、学科培养体系、信息需求具有共通性,三者同属于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大环境中,并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二)大数据为图书情报档案资源共建提供技术基础

在信息时代,信息融合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信息资源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以商业领域为例,当前各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由人才、技术的竞争转变为信息资源的竞争,只有获取前沿信息资源才能掌握行业发展状况及变动趋势,继而进行经营管理的决策。在此背景下,催生了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情报内蕴含的最新信息、档案中包含的原始信息以及图书中多元化的信息要想真正实现融通与共享,就需要在统一平台上进行交互。大数据为三者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助于相互独立的信息资源系统整合、扩充,继而使决策者能够以全面的而信息资源为基础,从多个维度对事物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判断。

(三)信息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造势”

近几年,信息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并由此衍生了诸多的新兴产业,如数据库企业、信息技术开发企业等。这些企业在促进经济合理化、高效化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及分析,为客户提供信息分析结果,指导客户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以及行业的变动进行投资与融资,提高投资的精准性以及融资的有效性。这只是信息资源在经济领域中的运用表现,信息资源也可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工程建筑等各行各业中。信息行业的快速发展以提高了信息资源的价值,社会各界对信息资源质量及获取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是大势所趋,三者联合本身就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生产力,能够助推我国经济及社会向好发展。

三、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图书情报档案的异质性

档案侧重于原始信息,情报侧重于最新的信息,图书既包含原始信息,又有最新和一般知识信息。档案记事、图书传事、情报探事,是图书、档案、情报彼此区别、相互独立的异质性。这些特性为满足人们记事、传事、探事之需而生,促使图情档三者由“合”而“分”。这些“个性”是难以调和的,专业分工很明显。显然,只满足了图书的“传事”之需,并没有满足档案的“记事”之需,情报的“探事”之需。这样的“一体化”自然难以成功。

(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认同感不足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认同感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图书、情报、档案专业人员对于三者的一体化管理持不同的观点。从知网上搜索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相关文献资料可知,参与研究的学者众多,并来自不同的领域,不仅包括与三者直接相关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人员,还包括教育等非专业机构人员,不同领域专业人员从其自身专业出发分析一体化管理的利弊与实现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分歧;其二,三者对应的图书馆、情报机构以及档案馆长期处于各自为政的发展格局,其内部服务对象、工作方式等存在明显的差异,也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因此对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认同感不足。

(三)理论及技术尚未完善

从当前关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研究来看,一般停留于理论阶段,没有深入研究三者发展现状、一体化管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及构建完成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缺乏理论基础。从技术层面来看,实现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需要先进的管理技术、三者数据库系统共联技术、综合化信息浏览,搜索,查询,下载等服务技术、设备的维修维护技术等,由于图书馆、情报机构、档案馆内信息数据标准不统一、三者数据库系统兼容性差、用户接口不一致、一体化管理后数据系统扩大导致系统维护及维修工作难度增加,会使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面临诸多的技术障碍。

(四)专业人才匮乏

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构建既需要三者的专业人才,也需要一批同时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学科,计算机专业等交叉性知识的综合性人才,然而这在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上都有很大问题:既要打破三个专业间的学科壁垒,又要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因此,这种综合性、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是未来一体化建设的核心要素,然而当今人才匮乏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一体化的发展步伐。

四、实现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对策

(一)整合资源,构建一体化网络平台

以网络为平台,建立以国家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馆为节点,以省市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馆为网点,以各基层单位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馆为成员,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情报、档案三大系统之间的文献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各系统以其所拥有的信息资源的组织、转换与开发为主要任务,共建电子信息资源体系。这样图书、情报、档案所包含的信息都可以融入到一个虚拟的世界之中进行一体化管理。这个共建的一体化电子信息资源体系在实现一体化管理的同时,还能实现图书、档案信息资源的统一检索和利用,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二)宏观管理,制定统一化制度标准

为打破图书馆、情报机构及档案馆各自为政的局面,促进三者资源共享、业务共融、利益均衡,需要加强宏观管理,从当前社会信息资源需求出发制定完善的统一化制度标准,梳理三者间的业务关系,明确三者的职责与作用,从横向上促进三者的交叉与联合。同时,要把握三者功能的侧重点,在维持三者个性化的基础上进行功能互补与拓展,保证三者能够顺利接入到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网络平台中,并在遵循一体化管理制度标准的同时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

(三)实践探索,提高各部门合作能力

各地政府需要积极探索实现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路径,加强对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理念的宣传,从国家发展、信息机构发展两个层面阐释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使图书馆、情报机构、档案馆管理人员树立信息共享意识。同时,地方政府可以组织技术交流、业务合作、学术交流等活动,从理论与技术两个层面为一体化管理提供支撑,并请相关机构与单位在活动中进行合作实践,继而提高各个机构及部门的合作能力。

(四)教育先行,完善人才的培养模式

为解决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中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需要树立教育现行理念,呼吁各大高校开设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相关的专业,培养出职业道德高尚、专业技能扎实、理念与观念先进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管理人才,使其无论是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还是计算机知识方面都能有所长,使其在思想上和观念上有所改进,行动上有所进步,并能够在认识图书情报档案异质性的基础上形成多种思维,继而在“异”中求同,

结束语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能够践行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理论、降低信息资源建设成本、有助于信息机构实现现代化发展与变革。图书情报档案的同根性为三者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条件。同时,在信息时代,大数据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此外,信息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造势”。由此可见,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是大势所趋,但当前其还面临图书情报档案异质性、认同感不足、理论及技术尚未完善、专业人才匮乏的现实困境。为此,需要整合资源,构建一体化网络平台;宏观管理,制定统一化制度标准;实践探索,提高各部门合作能力;教学先行,完善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此提高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