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20-12-07 18:25:43周彩霞
魅力中国 2020年47期

周彩霞

(河北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生态环境,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不仅是发展的机遇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新媒体背景下,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重视学生身心的实际需求,使教育活动能够充分的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增强媒体素养,明确新媒体的内涵。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新媒体和教育教学以及课程之间的融合,成为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命题。在新媒体时代下,教育工作者时刻思考如何利用新媒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学习活动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禁锢,随时随地便能够展开学习,这样的常态化使得传统教育机制在运行中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在于,学生利用新媒体所实现的学习活动应当如何正确评估与引导,怎样将其归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实现优化重组。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的形态和内容都随着迅速的发展,进而增加了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之间的“鸿沟”。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与教育环境时刻在变化,因此,应当将新媒体充分的渗透到教育活动当中,不断地创新以及优化教育手段与内容,使教育活动能够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1]。

(二)新媒体信息带来的同一性

新媒体最大的特征就是信息量巨大,这样巨大的信息量极易使大学生产生认知疲劳与学习危机。大学生喜爱新媒体的原因在于其资源丰富且信息量大,大学生尽管可以自由选择与多彩生活,然而海量的信息同样增加了大学生接受与处理的压力,从而产生信息焦虑。新媒体信息井喷式的呈现对于大学生而言,其无法自发的处理与整合信息资源,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产生迷失。大学生获取知识,需要在课堂以及实践感知,新媒体让其获取知识的途径变成了虚拟空间,因此使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得功利投机。

二、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对策

(一)转变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推动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利用信息咨询、选择信息咨询成为了时代自主化和自由化的具体表征,考虑到这一情况,为了能够增强以及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的转变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由教育的主导者与管理者转变成为教育服务的角色,与此同时,相关教育工作者还应当充分地认识到,“教”只是教育的手段,而“学”才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应当充分地站在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与实际情况角度上出发,开展教育活动之前,应当充分地了解以及掌握学生的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创建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即培养学生全面的发展,选择教育手段与教育方式的时候,应当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与个性化差异,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2]。

(二)创新教育手段,重视实践活动

在新媒体时代下,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地创新教育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营造出轻松“接地气”的教学氛围。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有选择性的利用新媒体所具备的互动性、快捷性与开放性的优势,不断地创新教育思路,在新媒体具备高效快捷且形式多样化的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全新的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趣味性。例如:各大院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利用微博、微信以及QQ、互联网络等各个平台参与到学校举办的“校园风采人物”以及“最美学生”等各种网络投票活动中,利用新媒体技术,全方位多视角的展现校园风采,弘扬校训精神。创建学校与学生的互动平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新媒体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在利用新媒体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素养不足,导致两者之间出现了客观存在的矛盾,所以,为了应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教师与学生应当积极地提升自身的多媒体素养。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提升自身应用新媒体的综合素质,变被动为主动,将新媒体与教育活动充分地融合,充分地发挥出新媒体教育工具的积极作用。而教师与学生也应当提升自身对于新媒体信息的处理素养,对于信息与咨询应当保持辩证态度,针对社会的热点话题与突发事件等应当及时性且客观性做出判断,帮助大学生正确的解读与剖析。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对于当代大学生不仅带来了正面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不良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地认识到新媒体处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意义,积极的转变教育理念思路,充分地利用新媒体,使其融入到教育活动中,提升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