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咏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5)
3D打印作为新兴的先进制造技术,将其技术优势与机械专业课程相融合,全面拓展和完善教学方法,不断推进实践教学,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D打印技术在数字模型文件的基础上,将粉末的金属或塑料材质逐层进行打印最终形成物体,它可通过电脑数据控制3D打印机把一切形状打印出来,从而节省商品的制造成本,3D打印技术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末期,它将光固化、纸叠层技术结合在一起,可在短时间内成型,和普通打印机的运行原理类似,打印原料的不同造成了差异性,普通的打印机的打印原料是纸和石墨,而3D打印机则采用粉末状金属、陶瓷、砂石为主原料,在内测配置液体或粉末等材料,通过控制电脑把打印的材料一层一层进行叠加,最后将计算中的图像生产为实物。根据它的原理特性,它在很多地方都有运用,譬如模型开发等,使用传统的方式制造模型首先要设计图纸,然后将材料拼凑在一起最终制成模型,现在使用3D打印技术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制作出更精美、精致的模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喜欢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器件。
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制造相比,3D打印具有小批量、成本低、复杂制造能力好、材料利用率高等特点,3D打印机采用选择性激光熔炼技术,用激光将金属粉末加热成型,相比数控机床制造,既可以缩短制造时间,又可以提高制造精度,降低制造成本,一举多得。3D打印不需事先制模,也不必铸造原型,大大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周期,减少了产品从研发到应用的时间,降低了企业因开模不当可能导致的高成本风险,使得特殊和复杂结构的模型的制作也变得简单。另外,3D打印是增材制造,使用金属粉或其他材料,使部件从无到有,大大减少了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生产上实行了结构优化。
根据课堂的知识内容,进行对实物的打印,比如机械基础课堂中四杆机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知识中,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对四杆机构,齿轮,蜗杆蜗轮的打印,就可以加深学生对机械传动原理和传动比计算的理解。在制造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建模。通过对机械运动原理和机械结构设计等相关知识的初步掌握,让学生能够依据实物进行相应的数字建模。学生边做边学,边学边懂,边懂边理解其工作原理,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激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三维建模,不仅可以为3D打印建立数据库,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三维建模能力。在学生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3D打印能够帮助摆脱单一的计算机绘图和文档计算,及时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制作过程,有助于更好的掌握知识。机械产品的研发离不开设计,作为辅助的样机制作过程不可或缺,学生主要依靠虚拟技术能够实验虚拟装配,进而改进产品设计。借助3D打印,学生可以直接、快速、精确地将设计思想转化为实际,通过生产、低成本小型样机,有助于解决虚拟技术中不能体现的问题,对于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复杂零件,在没有模具的条件下可以直接制作并使用,在节约时间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开支,提高了生产效率。
根据知识内容实物的打印,对知识内容工作原理的理解后,将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充实学习内容。比如四杆机构的三种类型如何区分,以同样长度的四杆机构,取不同杆为机架,因最短杆的不同位置,就会得出不同类型机构等的工作结构。按照传统的教学,学生是很难直观的理解,那么,通过3D打印四杆机构,得出实物进行组装,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学生在组装过程中,不断迸发出很多问题,然而又不断的因为实践而得出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能力。
机械专业中,有许多分析故障的教学内容,如切削刀具崩刃、齿轮损伤,使用真实教具经济性差,且数量有限,实际模拟危险系数高,并有可能会损害机床或设备。3D打印的应用可以在降低成本、避免损伤的同时达到展示效果。
综上所述,3D打印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并且正在逐步被引入到三维建模、模型制作、模具设计等教学活动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将3D打印技术引入机械制造综合实践教学过程中,既可以使学生掌握3D打印的基本方法,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完成壳体后续的机械加工工艺,提升机械制造综合训练的效果,对培养大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