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及其实施路径研究

2020-12-07 22:12朱静娴
时代人物 2020年34期
关键词:供给院校人才

朱静娴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义乌 322000)

各大高职院校一直在探索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路径和方法,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结合高职教学实际以及国家对人才的需要,不断地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培养模式创新、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提升,让高职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真正满足社会和国家对于人才发展的需求。

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人才培养不能紧跟市场需求。高职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向社会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和人才储备,在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结合市场发展的需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市场观,即产业和市场发展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高职院校就必须向市场输送什么样的人才。在现阶段,由于我们国家高职院校的办学经历普遍偏少,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还处在不断的探索和试验过程中,加之各项人才培养机制和高职学校本身办学理念的影响,导致了目前我们国家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都不能够紧跟市场需求,人才的发展无法和市场的发展相匹配。在进行专业设置的时候,不会对市场需求做细致的考察,仅仅是认为哪个专业学生好就业,就会增加哪个专业的招生额度,导致了人才的市场需求饱和,而部分人才却依然存在着很大的缺口。

高职人才培养内驱力不足。要想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够紧跟市场需求的步伐,需要高职院校能够及时地从人才市场获取准确的人才需求信息,然后再根据获取到的信息对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本校情况制定出能够和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设置。但是现实中,高职院校和人才市场的信息获取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等性,导致院校缺乏对于产业人才需求的敏锐度,不仅办学模式无法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着人才培养方法和课程设置“复制粘贴”的现象,千面一律的培养方式不仅不容易突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也影响了高职学生的人才质量,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很多都缺乏创造性思维,不能够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实施路径

教学过程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主体,随着我们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改革,对于人才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要求高职学校在供给侧改革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加应该结合专业以及市场对专业需求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开动脑筋,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高职院校教学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磨刀石”。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潜能,在就读期间让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供给侧改革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一批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高质量人才。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注重人才专业技能和素养的提升。从高职教师的角度出发,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善于钻研专业知识,结合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带领学生一起建立和专业知识有关的研究课题,在学习和探索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实用的专业知识,积累一定的专业实作经验,为学生将来参加工作之后能够及时胜任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

结合“三个课堂”构建立体化育人体系。要想推动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就需要为高职的教育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的职业技能,而且需要学生具备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勇气以及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这三项内容就涉及到了高职教育中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作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也要结合这三个课堂构建出一套更适合学生发展和市场需要的立体化育人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创新成为人才发展的关键,身体力行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的素质能够真正适应供给侧改革的需要。

国家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培养职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采取各种手段来推进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让人才专业的发展方向能够同市场需求相匹配,让高职院校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储备基地。作为高职教师也应该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的能力,让创新和思考成为学生提升个人能力的一种习惯,为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供给院校人才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