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侠
(山东省临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对环境问题有了更高的认识。在环境保护中,通过环境监测,能够帮助人们更加全面的了解环境,还能够对环境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的预测,由此可见环境监测能够为环境的保护和科学的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所以说,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要重视对环境监测的应用。
环境污染虽然自古就有,但环境科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二十世纪5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最初危害较大的环境污染事件主要是由于化学毒物所造成,因此,对环境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其组成和含量的环境分析就产生了。
到了70年代,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不仅是化学因素,还有物理因素,例如噪声、振动、光、热、电磁辐射、放射性等。所以用生物(动物、植物)的生态、群落、受害症状等的变化作为判断环境质量的标准更为确切可靠,从生物监测向生态监测发展,即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合要素进行系统的观测和测定,以了解、评价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手段和监测范围的扩大,虽然能够说明区域性的环境质量,但由于受采样手段、采样频率、采样数量、分析速度、数据处理速度等限制,仍不能及时地监视环境质量变化,预测变化趋势,更不能根据监测结果发布采取应急措施的指令。80年代初,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并使用了遥感、遥测手段,监测仪器用电子计算机遥控,数据用有线或无线传输的方式送到监测中心控制室,经电子计算机处理,可自动打印成指定的表格,画成污染态势、浓度分布。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观察到空气、水体污染浓度变化、预测预报未来环境质量。当污染程度接近或超过环境标准时,可发布指令、通告并采取保护措施。这一阶段称为污染防治监测阶段或自动监测阶段。
环保部门认定企业是否存在环境违法的现象,主要通过对各类污染源中最具代表性的因子进行监测,得出环境监测数据结果来判定企业排污是否超标,是否存在危险废物,浓度监测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等,从而帮助环保部门判断企业排污行为是否合法。
随着环保工作不断的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制度与措施也越来越完善,而人为的修复环境也成为环境治理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人为的环境修复需要对环境污染、破坏情况详细了解,针对不同项目的影响程度,明确环境保护的措施,保障防治效果。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重要依据,是环境评价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影响指标数值和变化情况与标准要求的对比,提出科学的评价,判断对自然环境的补偿和修复效果,在环境保护中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我国环境保护的思路是要从指标控制向环境目标与体验转变。因此,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数据化思维,注重最终的成果。所以说,环境保护思路的变化就要求能够对环境质量的变化进行实时的了解,这时环境监测就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环境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下级政府以及环境主管部门提供评价,便于环境保护的实施和责任的落实。
如果一旦发生环境应急事故,就需要及时的了解环境污染的指标、环境污染的程度、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污染的处置效果,这时必须要依靠环境监测才能完成,并且环境监测数据也有利于安排后续的工作。
质量标准是首要的控制要点,完善环境监测的监督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化的质量监控计划和管理体系,例如专业人员培训计划、质量目标计划、设备设施检验计划等,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监测业务,科学设置环境监测岗位,合理安排监测内容,发挥监督管理机制,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想要详细了解环境质量的状况,要得到更准确的环境监测结果,所以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引进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及设备设施,加强学习先进的监测方法,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及水平,更好的为环境保护工作服务。
面对环境保护监测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及时合理的解决,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与损失。比如:在对某一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中开展监测工作时,要将监测到的数据及时上报到主管部门,然后根据各项监测数据给出合理化的建议,使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环境保护是一项长久、稳定的事业,并非一朝一夕,或者某个独立群体能够完成的。因此,需要建立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为主,社会群众共同参与管理为辅的环保体系,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进来并实际付诸行动,有效支持环境监测工作,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社会氛围,全力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一定贡献。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需求也日益加大,人们不再局限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开始关注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工作离不开监测的支持,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数据,为环保部门决策的执行提供科学依据。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加大投入,为环保及时、准确的提供基础数据,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